中国天气网

40张图唤起80后童年记忆
40张图唤起80后童年记忆
真正能直达我们内心的,永远是与成长经历重合的那些回忆。
冰箱,你不知的9个细节
冰箱,你不知的9个细节

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小蚊子的11个大秘密
小蚊子的11个大秘密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中国天气网 > 首页 > 历史数据

山西省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走笔

【字体:   2012-05-18 15:34:31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中国气象报讯 从局部旱区作业到全境作业,从季节性作业扩展到全年不间断的常态化作业,从一架飞机扩展为三架飞机同时作业;从1989年恢复人工增雨工作至今,创下了1376架次的飞行作业记录,作业面积覆盖全省,增雨总量近212亿余立方米。

几十年来,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飞”着走出的,是一条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的新路子。黄土高原百姓对水的渴求,也许是促使这条路越走越宽、走向深入的一个动力,但却不是全部。

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过程不放过

在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一个占地十余平方米的沙盘上,在密集的地面高炮、火箭炮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点中间,三架运—12飞机模型尤为显眼。

“这三架飞机分别停在太原(省级)、大同及运城飞机人工增雨基地,其作业范围能够完全覆盖进入我省境内的云团。”该降雨办主任李培仁介绍说,一旦遇有雨雪天气过程,三架飞机立即开展增雨作业。

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十年九旱”的山西,实践着“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过程不放过”的人影作业理念:每一次适合作业的降雨天气过程,几乎都有飞机人工增雨的痕迹。

饱尝旱灾的山西百姓亦深谙此道,不再如古人以牲口祭天、祈求风调雨顺的他们,将“呼风唤雨”的梦想寄托在现代气象科技上。

太原市小店区北格镇北格村村民陈才担任过十几年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站站长,对人影作业颇有了解。他对记者说,大多数村民一看到变天或者听到雷声,就会习惯性地询问是否开展了人工增雨或防雹作业,甚至会催促作业人员开展作业。这是因为“农民切身感受到人影在农业增产方面发挥的效益”。

山西人影工作者的梦想却远不止百姓的那么简单——致力于让山西的天更蓝、水更绿,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得到有效改善。“飞机人影作业已从最初的以应急抗旱为主,扩展为以防灾减灾、水库蓄水、森林火灾侦察和灭火、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全方位、常态化作业。”山西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杜顺义告诉记者,山西人影始终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加强人工增雨基地建设,扩大人工增雨规模”已被作为山西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被纳入省“十二五”规划中。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手段,人影已与天气预报及气候预测并列为山西气象面向社会的三大业务服务窗口。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要为全省‘两山造林工程’和‘两林富民工程’提供保障服务。”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日前作出的这一指示,无疑对人影工作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这让我们常态化作业的发展方向更加坚定、更为清晰。”山西省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申敏表示。

1376架次飞行记录的背后

1376架次,这是从1989年山西恢复人工增雨工作至今,飞行作业所创下的记录。

山西省太原航空运动学校校长、三晋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福林见证并亲历了这一数字的快速增长。2002年,山西第一架专门用于人工增雨的3817号飞机便是由他带队从新疆购回。他所担任机长的3817机组,此后在农事关键期、严重干旱时期和森林火灾发生的紧急关头以及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中立下汗马功劳,成为百姓眼中的“明星机组”。

“人工增雨效果与飞行安全成反比。”郭福林介绍说,越适合降水的天气环境,飞行环境就越差,这对飞行人员的心理和技术都提出了高要求:一方面要保证降雨效果,一方面还要保证飞行安全。而常态化作业则让这些要求变得更高,几乎在每一次飞行的背后,都有一两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空中发动机停车、迷航、飞机严重结冰……拥有安全飞行超过6000小时记录的郭福林,带领其航校弟子,凭着日益过硬的技术,总是能化险为夷。而人影作业人员在高危工作状态下,面对剧烈颠簸、雷电等多种风险,完成观测云层密度、播撒焰条等操作的那份从容与敬业,反倒让郭福林敬佩不已。

如是,朝着多增雨、提供更好的防灾减灾服务的共同目标,机组人员与人影作业人员之间的理解日益加深,配合更为默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亲如一家”。

在长期合作中,结下这种情谊的并不只有这两家。民航山西空管分局局长陈记珠向记者回忆起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上世纪九十年代,当他还是太原机场的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时,一次人工增雨作业取得明显效果,管制员们看着天空飘落的雨点,长久以来为干旱所困扰的心情瞬间舒缓,激动之下,他们拨通电台点歌节目的电话,点播了一首《三月里的小雨》送给全体人影作业人员,以示敬意和慰问。

两家的合作机制如感情沟通一样顺畅。陈记珠介绍说,人工增雨作业临时性和紧急性强,空管部门一直按照救灾飞行的要求提供保障服务。甚至在部门内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确保气象部门从提出人影作业计划到进入机场,一切飞行手续全部办妥。

山西的天气状况相对较差,能见度较低,加上太原区域飞行增长较快,为此,空管部门提前联系四至五个异地机场作为备降机场,并加强与空军的协调,简化内部审批手续,确保增雨飞机空域。陈记珠透露,下一步,民航山西空管部门还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通报协调等机制,优先为人影作业开辟绿色通道。

“飞”着走出新路子

打造常态化作业模式,凭借顺畅的体制机制保障,山西人影工作以“飞”一般的拼劲,走出的是一条实力雄厚、新意频出的业务发展路子。

人影作业“耕云播雨”,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云及降水的实时精准分析。在山西降雨办业务平台,业务员轻点鼠标,通过云降水精细分析系统,多种云降水遥感监测及反演信息的实时精细处理分析数据、图表尽收眼底。

据李培仁介绍,这一系统由山西人降办配合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研制开发,集成了卫星、雷达、航空云物理探测、GPS/MET、多通道微波辐射计、地面雨滴谱等高空、地面等中微尺度观测和反演信息以及中尺度云模式预报产品,为研发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可以辐射全国的人影业务系统和指导产品,甚至是示范性的业务起到了一定的引领带动作用。

“人影探测外场试验在中国一直比较薄弱,联合探测此前较少开展。”山西省原党组副书记、纪检组长郭洪源介绍说。忆及2009年4月18日和2010年4月20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人工影响天气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的两次三机联合探测,他难掩激动。其中,2010年在山西探测区域完成的三架飞机联合云物理探测,是我国首次云物理三机联合探测,在当时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走现代化建设之路,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研究、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为人影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科技与硬件支撑。不夸张地说,敢闯敢试,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已经成为山西人影工作者的一个特质,就连危险系数较高的机载催化剂挂飞试验他们也来者不拒。

让李培仁记忆犹新的是,在我国第一代机载大型冷云自动化播撒焰条试验中,由于空中与地面在风速、温湿度、含氧量等存在很大差异,在地面通过了点火试验的焰条在空中或难以点燃,或燃烧过速出现爆炸,险情频出。但作业人员冒险如实记录试验情况,以让设计人员不断改进。经过一次次试飞,产品终于完成定型审批,并投入到冷云催化作业中。

就连郭福林也认为,山西飞机人影作业始终走在科技前沿。比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经面世,便被运—12增雨飞机采用,随后,气象部门又及时对系统的相关设备和软件进行了业务升级,进一步改善了地、空之间的通信。“这也为我们的飞行安全增添一重保障。”他说。

编辑:支卉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