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灾减灾体系10年覆盖城乡
2010-02-22 11:38:58
来源:
中国天气网
- 字体
- 大中小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
有的放矢 点面结合 区域联防联动
【记者】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在气象灾害防御地域性强。《规划》所列的六大战略布局重点是基于什么原因,这六大战略区又分别侧重哪些方面的灾害防御?
【陈振林】由于城市、农村、沿海地区、主要江河流域的气象灾害防御侧重点各不相同,而交通、水利、电力、农业等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和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为代表的主要战略经济区对气象灾害影响的敏感程度极高。因此,规划中将我国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区分城市、农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主要战略经济区、重要交通与输变电线沿线。
针对不同区域的灾害特点,防御重点也有所区别。对于城市,重点防御城市内涝、干旱缺水、高温、霾等灾害,以及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以及其它导致人居气象环境恶化等问题;对于农村,需要考虑干旱、洪涝、低温、霜冻等造成的气象灾害对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渔业生产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以及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薄弱等问题;对于沿海地区,重点防御台风、海洋大风、海雾、海冰,以及由气象灾害引发的风暴潮和地质灾害等;对于重要江河流域,重点防御夏季的流域性洪涝、冬春季节的北方凌汛灾害以及干旱灾害等;对于主要战略经济区,重点防御干旱、台风、暴雨、雷电等;交通运输和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行业,低温、霜冻、暴雪、大雾等对铁路、公路和输变电线路的影响尤为显著,造成道路结冰、交通瘫痪、电力供应中断等严重后果。
【记者】《规划》已将城市列入气象灾害防御布局重点,为什么又将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城市群或经济圈单独列为防御重点?
【陈振林】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等为代表的我国重点战略经济区,是我国大规模的人口稠密区和经济密集区,但同时也是灾害频发区。这些重要的战略经济区,城市化与经济一体化程度高,综合经济实力强,一旦受到灾害影响,连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十分明显,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所以需要统筹考虑、进行联防。除了要提升单个城市应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之外,战略经济区也作为一个重点的防范对象,突出区域联防、点面结合,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记者】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的联防联动?是不是面临很大困难?
【陈振林】具有很大的挑战性。重点战略经济区域的气象防御,一方面要突出区域联防,要统筹规划区域性稠密气象观测网络,加强区域内的先进探测技术和移动观测系统的协同建设,特别是要提高对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要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精细化预报预测业务和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还要发展气象灾害高影响行业的专项预警技术和服务。另一方面要凸显以防为主的气象灾害防御理念,为此,我们将开展区域性的气象灾害影响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总体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标准和能力。
【记者】“重要交通干线与输变电线路沿线”也被列入了气象灾害防御布局的重点。我们将如何提高这方面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到目标实现时,是否意味着,当发生重大气象灾害时,不会再出现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交通中断和大面积停电的问题?
【陈振林】重要铁路公路沿线和输变电线路的气象灾害防御,重点是建立交通气象观测、电力气象观测等专业专项气象灾害监测网络体系,发展专业专项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和预警服务,实现部门间、行业间的信息与资源共享以及灾害协同防御;开展铁路公路沿线和输变电沿线精细化气象灾害影响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设计标准;建立铁路、公路和输变电线路工程设计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合理规划和布局,科学防灾避灾。应该说,到目标实现时,如果再发生重大气象灾害,不会出现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交通中断和大面积停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