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象节的发起人是法国人,在1991年2月10日,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叫依西·雷莫里诺(Issy-Les-Moulineaux)的地方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节,当时有16个国家的25个电视台参加,来自世界各地的气象专家,从参加气象节的电视台中,评出优秀的气象节目、气象小姐和气象先生。
到了2000年时,就已经有65个国家的130个电视台参加国际气象节了。我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当时的天气预报只有“全国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可能有雨”等既模糊又简单的内容。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播报了我国第一次的电视天气预报。现在大家看到的天气预报已经运用了卫星、雷达等高科技手段,不仅有一两天的短期预测,还有跨季度、跨年度的中长期气候预测,和短时临近预报。
对我国公众来讲,更为熟悉的可能是每年3月23日的“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日是1960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为了纪念世界气象组织的成立和《国际气象组织公约》生效日(1950年3月23日)而设立的。并从1961年开始,每年气象日围绕一个主题,在全球进行庆祝活动,向各会员政府和公众进行气象宣传教育。
我国的各地气象部门每年都会在“世界气象日”前后进行多种形式的气象科普宣传活动,特别是近些年举办的“气象科普进社区”、“气象科普进校园”等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气象预报业务及其他气象服务因此逐渐被公众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