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欢迎您的到来!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English Version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福州 重庆 西安 南宁 深圳
中国天气网 > 首页 > 历史数据

客流密集天气复杂 春运出行须防病

【字体:   2010-01-31 07:32:20   来源: 中国天气网

中国天气网讯 2010年春运的大幕已然开启,40天的春运期间将有超过25亿人次的客运量。面对如此密集的客流高峰,又恰逢冬、春季节转换之时,天气复杂多变,提醒大家在匆忙赶路的时候,要注意身体,不要让疾病“乘虚而入”。

探亲旅游别忘带上这些药

现在的火车、汽车基本上都是空调车,空气流动甚为不畅,回家探亲或出游旅行时间一长,人体抵抗力就变差,容易患上晕车、感、腹泻、过敏四大“长途旅行病”,因此游可以考虑携带以下一些用法简单、携带方便、疗效明确的药:

晕车药:在出发前半小时到1小时空腹服,以缩短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使药物快速让肠道吸收,以便在乘车、乘船、乘机时药物达到有效浓度,获得满意效果。如长时间旅行,可因人而异,每隔4~6小时重新服用,以持续保持体内的有效药物浓度。

感冒药:正值冬春季节转换之时,气温起伏较大,且各地气温差异较大,对于一些长途旅行的人来说,很容易因天气变化或异地气候不适应而患感冒。因而可以带一些康泰克、白加黑等或抗病毒的中成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颗粒。同时为防止旅途“上火”,嗓子疼痛,还可带些西瓜霜含片。

胃肠道感染药:在外旅行饮食卫生有时很难保障,容易引起腹泻、肠胃炎症状,应带些黄连素、氟哌酸、藿香正气软胶囊、整肠丸等。

抗过敏药:由于环境改变,水土不服,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等病,这时应该带一些扑尔敏、息斯敏等。但孕妇、婴幼儿及老年人应慎用。

小小技巧防旅行病

预防旅行者水肿。长时间坐车,可出现下肢肿胀,医学上称为“旅行者水肿”。因此,乘车时不要总是坐着,应常变换一下体位,或站一会儿或抬高下肢坐一会儿,也可用手从上往下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

预防晕车病。为了预防晕车病的发生,可在开车前半小时,服用晕车药。在旅途中要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可将头靠在座椅背上,闭目养神,避免看窗外移动的景物。

谨防旅行性精神病。有的旅客因长时间乘坐火车,车厢内人多拥挤,加上睡眠休息不好,身体代谢紊乱,往往会出现短暂精神性障碍,表现为情绪反常、行为怪异。建议长途旅行的旅客应调整好心态,注意及时休息,多和周围的旅客沟通,以减轻旅途带来的身心疲劳。

预防心血管疾病。久坐不活动旅客长时间坐在拥挤的车厢里,活动范围太小,影响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受阻,极易使静脉血管内出现血栓。如果血栓扩大至心脏或肺部,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建议多喝白开水,适时地在车厢内或停车时到站台上走动一下,活动一下筋骨。

饮食卫生注意事项

旅途中保持身体健康的首要问题就是时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注意饮水卫生。一般来说,生水是不能饮用的,旅途饮水以开水和消毒净化过的自来水为最理想,其次是山泉和深井水,江、河、塘、湖水千万不能生饮。无合格水可饮时,可用瓜果代水。

瓜果一定要洗净或去皮吃。吃瓜果一定要去皮。瓜果除了受农药污染处,在采摘与销售过程中也会受到病菌或寄生虫的污染。

慎重对待每一餐,饥不择食要不得。高中档的饮食店一般可放心去吃,大排档的可有选择地吃,摊位或沿街摆卖(推车卖)的不要去吃。旅行中虽然饥肠辘辘的情况不少,但小摊小贩的食物不能去碰。如果饥不择食,则等于拿生命开玩笑。

学会鉴别饮食店卫生是否合格。合格的一般标准应是:有卫生许可证,有清洁的水源,有消毒设备,食品原料新鲜,无蚊蝇,有防尘设备,周围环境干净,收款人员不接触食品且钱票与食品保持相当距离。

在车船或飞机上要节制饮食。乘行时,由于没有有运动条件,食物的消化过程延长、速度减慢,如果不节制饮食,必然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肠胃不适。

【热点新闻】

        
       吉林本周气温偏高    寻觅正宗的上海菜       春节丽江旅游攻略      火星冲日今日上演

        
         湖南大雾频现         新疆154万人受灾   黑龙江感冒患者增多   大连海参养殖损失严重

作者:余晓芬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热线
拨打400-6000-121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2121或9612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手机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
关于我们-营销中心-广告服务-联系我们-人员招聘-网站律师-客服中心-会员注册-中国天气通-mobile版-微天气-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版权声明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与商务推广: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郑重声明:使用本站天气信息,请与本站联系获取天气信息使用授权 授权邮箱 :service@weather.com.cn

京ICP证010385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