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进入地震频发期尚无定论 科学认识地震灾害

2011-04-12 09:07:44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字体

科学认识地震 有效防震避震

“地震预测难度高,工程抗震很重要,应急准备不可少,学习知识有实效。”张晓南主任用以上4句话总结了如何认识地震、防震避灾。

“地震发生最主要的破坏就是建筑物的倒塌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如果建筑物更牢固,一旦地震发生,就会减轻灾害程度。例如,从2009年开始,我国就开展了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其目标就是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另外,一些基础设施如核电站、水厂、大坝在选址论证时,就要考虑其是否处于地震频发带。”

而掌握一定地震知识等也对防灾减灾必不可少。在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发生之前,一名年仅10岁的英姑小姑娘蒂莉正与家人一起享在沙滩上度假。突然,她发觉海水出现了异常现象--冒着气泡,潮水突然退下去了,而这正好和地理老师曾经讲过的关于地震及地震如何引发海啸的知识符合。后来,蒂莉和母亲将这一消息告诉海滩管理员。最后,这片海滩上的人们在海啸到来之前全部安全撤离。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前,从北京开往大连的129次直达快车的司机张耀武和刘振邦在即将到达唐山前发现了地光,他们判断这可能是地震前兆,紧急剎车,将车停在古冶站附近。列车因此没有脱轨,挽救了车上1400多人的性命。

而对老百姓来说,对地震也不必过分恐慌,“了解地震常识、关注应对方法,掌握避震要诀,学会救助本领。”作为民众个体,了解基本的地震常识,掌握地震来临时的一些防范措施和自救互助知识就足矣。

最后,张晓南主任以下面的话语结束了本次采访,也通过本网呼吁广大老百姓科学认识地震灾害、掌握相关知识,有效防震避震。“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但是破坏性地震发生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尤其是对任一个体来讲,因此树立安全意识是必要的,但不应过分恐慌,也不要听信和传播地震谣言。反之,盲目乐观的态度也是不客观的。”

“虽然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而且按照人类现有的能力准确预测地震还很困难,但是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和必要准备,地震灾害是可能减少甚至避免的。”

上一页12下一页

查天气,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张慧媛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相关新闻

更多>> 生活旅游

  • 霜降到 抓住进补好时机
  • 深秋养生 遵循三个“收”原则
  • 天气转凉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 雨后峨眉沟壑尽显 金顶显真容
  • 秋意浓 蓝天映衬下的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 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