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柏县地处滇中腹地,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地跨东经101°03′~102°02′,北纬24°13′~24°55′之间。全县辖5镇3乡、84个村(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4045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16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9%。
双柏是云南地理中心、楚雄南大门,是“楚雄半小时经济圈”的辐射范围。随着玉楚高速公路、双新高速和楚雄机场的建设,双柏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双柏县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里山川秀美,苍峦叠翠,群山绵延,溪水潺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州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42万亩,占国土面积的9%,森林覆盖率高达84%;全县有绿汁江、马龙河、石羊江3条过境江河,大小溪河32条,水资源总量为39.56亿立方米,出境水水质达II类标准。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云南最大的红豆杉树王,有娑椤、黑长臂猿、绿孔雀等5960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植物16种,动物22种,野生中药材351种。丰富的物种和水资源带来优美的生态体系,造就了优质的宜居环境,为双柏赢得了“滇中绿海明珠”的美誉。
双柏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干湿季分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多年平均气温15.2℃,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为8.8℃,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为19.6℃。年降雨量为961.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90小时,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年均值为4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9.75%,县城区年均空气负氧离子含量2106个每立方厘米,平均最大值为4785个每立方厘米,平均最小值为1258个每立方厘米,哀牢山等自然保护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3000-5000个每立方厘米,均远远大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清新空气(1000-1500个每立方厘米)标准,真正是温而不热、凉而不寒、爽而不燥、润而不潮、四季如春。
双柏设行政区历史悠久,旧属古滇国之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中原王朝在滇池地区置益州郡,双柏为24县之一,自此纳入了郡县管辖之下。双柏民族文化底蕴丰厚,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双柏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乡”。
双柏60%以上的山川常年被云雾缭绕,如仙的环境成就了连续勇夺部优、省优的“白竹山”云雾绿茶;深山甘甜的山泉加上本地环保种植的大豆、配与百年传统酿制秘方,结出了金奖不断的“妥甸酱油”品牌等耀眼硕果。较高的森林与植被覆盖,使得双柏的农田地基本都在林间箐边,所种植的农作物也基本上是绿色食品,到目前,全县共通过无公害认证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认证9个,绿色食品认证11个,有机食品认证9个,白竹山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近年来,双柏县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着力打造“养生福地、生态双柏”品牌,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生态文明意识植根全民,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为虎乡大地的生动实践,加快推进双柏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双柏,从“生态立县”到“生态发展”再到“生态惠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根植虎乡大地,融入虎乡人民血液,鲜明的生态底色已成为双柏的金牌标识。2016年,双柏县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考评为跨越发展“先进县”;2016-2017年连续2年被云南省委、省政府考评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先后摘取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查姆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云南省省级园林县城、云南省卫生县城、云南省文明县城等桂冠,生态环境已然成为双柏最核心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