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家界市气象局基本情况
张家界市气象局前身是大庸县气象站,始建于1956年,1991年在原县级气象局的基础上升格成为市级气象局,下辖桑植、慈利两个县气象局和2009年新设立的永定区气象局。市局和桑植县局为省级文明单位,慈利县局为市级文明单位。全市气象部门现有在职干部职工73人,退休19人,市局在职43人,退休13人;有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8人,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43%,大专以上占80%。
二、机构设置和职能:
(一)内设机构:
1、办公室(计划财务科):负责内外协调,文秘、宣传、档案等;草拟综合性文件、报告、计划、总结、规章制度并督查、催办等工作。
2、业务发展科:负责业务管理、拟订业务发展规划、新技术与新业务推广、中小尺度自动站管理、人影天气轨道业务等工作。
3、人事教育科:负责文明创建、思想教育、纪检、监察、审计、老干、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
4、政策法规科:负责政策法规、气象行业管理、全市防雷减灾工作的管理,承担雷电灾害的防御组织和施放气球的管理等工作。
(二)直属单位
1、张家界市气象台:承担天气、气候、生态与农业等气象业务,负责长、中短期等预报产品的制作,提供决策气象服务等工作。
2、张家界市气象科技服务中心:负责专业气象服务、承担全市手机短信、“96121、96221、12121”声讯气象服务业务等工作。
3、张家界市防雷中心:承担全市的雷电业务,开辟防雷技术服务新领域,承担防雷检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等防雷技术服务工作。
4、张家界市气象局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市局国有资产营运管理、房地产、接待、行政后勤、安全保卫、车辆管理、综治、会议室管理等工作。
5、张家界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承担基本建设、综合统计、全市财务决算工作,负责全市会计、审计、项目库管理和县局的财务工作。
三、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初具规模
全市3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全部建成了自动观测站,实现了基本气象要素的自动观测记录,建成了遍布全市各乡镇的103个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形成了传输便捷、分布广泛的气象观测站网,为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创造了条件。在预报预测方面,建立了卫星资料接收系统、“96121”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系统、“MM5数值预报系统”、“wosis业务平台”、旅游气象服务系统、气象业务服务综合平台等气象预报预测体系,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有了大幅提高。针对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和气象信息传输的需要,2009年在全市范围内发展了乡镇气象信息员210名,及时传播气象预警信息、收集气象灾情。在基础建设和信息网络技术装备方面,近年来还建成了高性能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器、区域自动气象站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等,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颇丰。
大力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科技人员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张家界中小尺度资料应用平台”、“张家界气象预报业务服务综合平台”已经投入业务应用,其中“张家界中小尺度资料应用平台”已经应用到市防汛办、区防汛办、区(县)政府等部门,在汛期防灾减灾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始终把气象服务放在首位,旅游气象服务有特色
防灾减灾效益显著,决策气象服务保障有力。坚持“气象服务是立业之本”的服务理念,按照“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要求,始终把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努力做到“预警在先、响应在前”,决策服务系统日益完善,决策气象服务的敏锐性、主动性和针对性增强。仅2009年就发布各类天气专题101期、灾害性天气警报14次,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5次。预报服务工作屡受市里领导肯定与好评。
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丰富,手段增多,领域拓展,作用凸显。张家界作为国际旅游城市游客多、重大活动和重要接待任务多,气象服务要求高、影响大。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世界旅游精品”战略要求,针对重大活动和游客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气象服务,近年来圆满完成了“俄罗斯空军天门山特技飞行表演”、“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等多次大型旅游活动的气象保障工作,每年还为“十一黄金周”、春节等假日开展专题旅游气象服务。服务产品贴近百姓,涵盖面广,不仅有日常天气预报、感冒指数预报、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等民生气象预报,还为农业、铁路、水电、林业、高速公路等行业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气象服务产品。老百姓获知气象信息的方式也更加便捷,实现了气象信息通过电子显示屏、DAB、广播、报纸、电视、电话传真、网络、手机短信、“96121”等全方位、多渠道传播。
五、人工影响天气效益显著
张家界是烟草等农作物的重要产区,同时也是冰雹、干旱等气象灾害的频发地区。为了有效保护农业生产,近年来我市组织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人工增雨及防雹作业。目前,各县局均成立了专业化的作业队伍,建立起了“人影作业三级指挥系统”,装备了移动车载雷达、人影作业专用车、移动发射炮架等人工增雨、消雹作业设备。最近几年的增雨、消雹作业效果都很理想,人影工作被广大人民群众称之为“民心工程”,深受政府及烟草部门好评。
六、社会管理职能履行到位
深入贯彻落实气象法律法规,扎实推进气象依法行政。认真履行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施放气球活动审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社会管理工作。2008年开展的全市气象法执法大检查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大大地优化了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在观测环境保护方面,近年来成功制止多起试图破坏观测环境的违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