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湖南 > 关于我们

关于湖南

【字体:   2010-07-14 16:37:32   来源: 中国天气网湖南站

湖南属于内陆省份,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贯穿于全境而简称“湘”,全省面积过半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地图坐标为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之间,全省东西直线距离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774公里,总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相邻有六个省市即广东、江西、湖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重庆直辖市。

湖南东、南、西三面山地环绕,中部和北部地势低平,呈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脉,西南有雪峰山脉,南部为五岭山脉(即南岭山脉),东面为湘赣交界诸山,湘中地区大多为丘陵、盆地和河谷冲击平原,除衡山高达千米以外其他均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为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尾闾的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状汇入洞庭湖。

湖南境内水系比较发达,境内有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有湘、资、沅、澧四水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川5341条,总长9.93万公里。这些大小河川除湘南一部分属珠江水系、湘东一部分属鄱阳湖赣江水系外,其余均由四水注入洞庭湖,于城陵矶汇入长江,形成一个非常完整的向心状水系。

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180C,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适于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

湖南的植物资源丰富,覆盖面广,区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种类众多,植物分布广泛,在不同经度、纬度和不同高度,都反映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其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共计有248科,1245属(土著属119属),5000余种植物,居国内第7位。同时木本植物极为丰富,达2470种,而且在省内分布的43个中国木本特有属中,单科属就有33个,幸存有世界罕见的五大植物“活化石”――银杉、水杉、水松、银杏和珙桐。特别是湘西北以水杉、珙桐、杜仲、伯乐树、金钱槭、香果树等树种为代表的华中植物区是本省植物区系的精华。

湖南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植被繁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场所。到目前发现湖南省的脊椎动物有897种,隶属5纲44目146科。湖南野生动物资源中,有一类保护动物白鳍豚、华南虎等,二类保护动物猕猴、短尾猴等,三类保护动物黑熊等。禽鸟种类繁多,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珍禽共22种,占全国鸟类保护数的44%。湖南一类珍禽有白头鹤、白枕鹤、红腹角雉、白鹤、黑鹤、白冠长尾雉、中华秋沙鸭;二类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等。

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矿藏丰富,矿种齐全,质量优良。全世界已发现的160多个矿种中,已探明储量的有83种,成为全国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的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锰、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居全国第二位。

三湘四水的灵动多彩,蕴育着激越冲突型的文化思想,培养了“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精神。湖湘哲学思想,以宋代胡安国为开创者,历胡宏、张拭、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杨昌济,以至毛泽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理学的道德精神与经世致用的实事实功相结合”;禀承着屈原忧国忧民的文学传统和胡安国“经世致用”的哲学传统,湖湘文学艺术具有“文道合一”的明显特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乡文派”为代表。湖湘史学具有经史并重、说古是为了道今的特点;湖湘教育大兴于宋代,历时千年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岳麓书院就是此一传统的见证与代表。湖湘宗教:湖湘文化对宗教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南岳大庙中的佛道儒共处就是典型事例。湖湘是我国民族最多的地域之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民族风情,又互相渗透,彼此影响,汇合而成一种个性鲜明独具—格的湖湘民俗文化。由于对实践与实用的重视,湖湘科学技术素称发达。早在商周,青铜冶炼已具相当规模。近代的锑都,更为全国冶炼之冠。马王堆出土文物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它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将湖湘文化独特的科学品格尽现无遗。

编辑: 中国天气网湖南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湖南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