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下今年的暴雨灾害天气为何这样多?”6月16日,在贵阳市区筑城广场“全国安全生产月”咨询活动现场,老人们最为关心的是今年5月以来持续强降水天气为何这样多?近期还会不会出现大暴雨天气?如何更方便获取最新灾害天气预报预警相信。
李发景,73岁,贵阳市民。“今年的暴雨天气是一场接一场”。李发景告诉记者,虽说今年贵阳出现几场暴雨,由于市区近年来地下城市管网排水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大面积积水的现象不多,但低洼处严重积水导致车辆熄火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这说明一部分人防范灾害的意识不强,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最终害人害己。
他认为,如今的极端天气感觉是愈来愈多,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愈来愈大,但人们主动防灾避险的意识却不高,灾害发生后自救与互救的能力也亟待加强。
一位车主介绍,自己曾经就出现过轿车“趴窝”到气象局开证明的事,得到“教训”后,凡遇到下雨天气低洼处严重积水时,自己再也不敢冒然行驶,否则不但要花修车费,就连请民工推车的费用也得自己出。
“说今天广场上要搞安全生产月活动,所以就特意过来看看”包工头李民贵说。李民贵介绍,自己在市区西二环有一处工地,本月上旬的一天晚上,自己收到一条暴雨红色预警的信息,随后就联想到看守工地人员的安全,便立即拨通在帐篷里看守人员的电话,叫防范帐篷四周可能出现的滑坡。“殊不知,我那两名工人刚转到安全地不久,搭建帐篷的地方确实出现了塌方,帐篷也被泥沙埋没。”
“防灾减灾,‘防’是在首位。如何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深思。”李民贵还说。“通过这件事,我由衷的感到灾害天气预警与利用的重要性”。他介绍,10次灾害预警,可能9次不会导致灾害发生,若麻痹、侥幸的心里占据主导地位,那其中的一次可能就会导致毁灭性的灾难。
据悉,今年是第1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根据市政府要求,6月16日贵阳市国土、气象、安监等70家单位在市区筑城广场开展集中宣传咨询活动,为广大市民发放安全生产宣传资料,解答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图为气象工作人员向前来咨询的市民发放宣传资料。(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