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贵阳东山本站最低气温仅4.5℃,虽然天气寒冷,贵阳市气象局内的地面观测场、气象台和影视中心却相当热闹,贵州民族报、贵阳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组织的小记者正在参观采访贵阳市气象局。30多个小记者,他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通过气象专家的讲解,他们对于什么是“观云识天”的疑惑得以释怀,气象要素的神秘面纱得以一层层揭开。
“大家好!今天是3月25日,星期六。我是今天天气预报播报员詹天诚……”“明天阴转小雨,天气很冷,大家出门时记得带伞……”在气象影视中心,同学们算是过足了一把天气预报主持人的瘾。
来自花溪区第一实验学校四年级学生王琦琳说,这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虽然自己感觉良好,不过比起电视上真正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才真实感受到他们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出来的。王琦琳坦言,自己能体验一把主持人真是机会难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能感受到每位天气主持人的辛苦。
当天早晨,贵阳的天空被碎雨云所覆盖。当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站长李光强问现在是什么云时,小记者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乌云”。李光强微笑着介绍,云团从高度分,可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从种类来分,可分为积雨云、透光高积云、碎雨云等29种云,而每一种云代表的意思和未来天气演变趋势各不相同。
在地面观测场,同学们认真聆听每一样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也明白了气象局监测到的气温为何与自己感受不一样,那主要是地域环境、海拔高度、监测仪器摆放位置等影响造成的温度偏差。在小记者的追问下,大家也明白了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的区别在哪里。
李光强还为大家介绍,观测分为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气象卫星观测。地面观测主要是通过观测场里的各类仪器对近地面气象数据的采集;高空观测是通过以氢气球搭载气象仪器监测空中一定高度的水汽、湿度和风向等要素;卫星观测是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的气象观测。目前,我国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对观测的时间分辨率和区域机动探测能力、扫描成像仪性能、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高级工程师乔琪给大家播放了“观云识天”主题宣传片,并向大家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又通过一张张图片,向小记者们讲解了晴天、多云、阴天的差异,普及了“观云识天”的科学含义。让小记者们直观感受到天气变幻的魅力。当小记者问道,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不准,乔琪回答到:一是从气象业务角度上看,判断预报准不准有相应的站点比例要求,在一个大区域的多个观测点中,如果有一定比例的站点达到要求,在气象业务上就算是准确预报。二是从接收上看,使用天气预报的人对预报内容和预报时效理解有误差。目前我们的预报是以24小时为预报间隔时段,即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或者当日8时到次日8时,且预报的是在此时间段可能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天气。三是在气温下降的时候,气象台会从冷空气开始影响贵州时预报到影响结束时,因此,处于不同地区的人对气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据悉,目前,贵州全省正开展气象现代化建设,而今年贵阳市政府将投入200万元建设“智慧气象”,目的就是让气象预报越来越准、气象服务更加体贴,让公众对气象的需求得到满足。(石 奎 黄 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