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早晨,贵阳东山本站最低气温仅4.5℃,虽然天气寒冷,贵阳市气象局内的地面观测场、气象台和影视中心却是热火朝天,不管是高中生还是小学生,500余名同学中,他们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总是有十万个为什么。通过气象专家的讲解下,他们什么是“观云识天”的疑惑得以释怀,每个气象要素的神秘面纱得以一层层揭开。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大家好!今天是3月32日,星期八。我是今天天气预报播报员詹天诚......”“明天阴转小雨,天气很冷,大家出门时记得多带几把伞......”。在气象影视中心,同学们算是过足了一把天气预报主持人的瘾。尽管台下还夸夸其谈,草稿在心中背得滚瓜烂熟,可一上台就傻了眼,说起话来也“语无伦次”。
来自花溪区第一实验学校四年级的王琦琳说,这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自己感觉良好,不过比起电视上真正的天气预报主持人,那才叫什么是差距,才真实感受到他们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就练出来的。王琪琳同学坦言,自己能体验一把主持人的感受,这样的机会很难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也能感受到每位天气主持人很辛苦,他们天天处在紧张的工作当中,但他们应该也是快乐,因为自己的辛勤劳动能及时向我们传递明后天的晴热冷暖。
一位前来陪伴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娃娃学习时间非常紧,能通过实际体验的非常好,不但能让孩子们正确认识气象灾害,科学躲避气象灾害,还能锻炼胆识,提升气质。
这是什么云 “乌云”
当日早晨,贵阳的天空被碎雨云所覆盖。当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站长李光强问现在是什么云时,贵阳一中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乌云”。
李光强介绍,云团从高度分:可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从种类来分,可分为积雨云、透光高积云、碎雨云等29种云,而每一种云代表的意思和未来天气演变趋势各不相同。
在地面观测场,同学们认真聆听每一样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也明白气象局监测到的气温为何与自己感受的不一样,主要是地域环境、海拔高度、监测仪器摆放位置等不同造成温度的偏差。在同学们的追问下,大家也明白短时强降水和暴雨的区别在哪里。
李光强还为大家介绍,观测分为地面观测、高空观测和气象卫星观测。地面观测主要是通过观测场里面的各类仪器对近地面气象数据的采集;高空观测是通过以氢气球搭载气象仪器监测空中一定高度的水汽、湿度和风向等要素;卫星观测是从太空对地球及其大气层进行的气象观测,目前我国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对观测的时间分辨率和区域机动探测能力、扫描成像仪性能、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等都有较大的提升。
贵阳一中高一13班老师廖华倩认为,气象科学是一项神秘、高大上的自然学科,组织学生前往参观气象局,学习气象知识,主要是激发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也是让大家了解气象、学习气象,达到运用气象趋利避害的目的。
预报有时不准 我们一直在努力
在贵阳市气象台,同学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而得到的回答是:天气预报会越来越准,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
高级工程师乔琪向大家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称预报分为短时临近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准确率最高的是短时临近预报,短期预报需要不断的修正。
至于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气象专家是这样回答的:一是从气象业务角度上看,判断预报准不准有相应的站点比例要求,在一个大区域的多个观测点中,如果有一定比例的站点达到要求,在气象业务上就算是准确预报。二是从接收上看,使用天气预报的人对预报内容和预报时效理解有误差。目前我们的预报是以24小时为预报间隔时段,即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或者当日8时到次日8时,且预报的是在此时间段可能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天气。三是在气温下降的时候,气象台会从冷空气开始影响贵州时预报到影响结束时,因此,处于不同地区的人对气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目前,贵阳市乃至贵州全省正开展气象现代化建设,而今年贵阳市政府将投入200万元建设“智慧气象”,目的就是让气象预报越来越准、气象服务更加体贴,公众对气象的需求更加满足。图一、介绍除地面观测外,还有高空观测。图二、小小地面观测员。(石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