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10时,贵阳天空下着小雨,仅7℃的气温让人如过寒冬,但来自贵阳市区云岩小学、实验小学和省府路的娃娃们哪顾得上冷飕飕的天气,一个个热火朝天地涌进气象观测场、你争我抢都想站到“气象专家”们身旁,因为这样才更 “吸睛”,才有更多提问的机会。
小小践行家带队的侯德勇老师介绍,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更鲜明,更直接,带娃娃们来参观气象局,就是让孩子们知道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也在频繁发生,明白如何自律不良行为和保护生态、修复生态,践行低碳生活来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这块“净土”很重要。当天同来参观的第三十七中学书记赵亮也持同样的看法。赵亮说:“带学生们来参观,不是为了‘新鲜’,是让他们长知识、长见识,懂得为地球降温并非一蹴而就,面对可能出现的灾害天气,自救与救灾事关重要,但防灾才更胜一筹。”
在贵阳国家基准气候站,同学们有提不完的问题,副站长吴有恒总是耐心讲解每件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针对同学们好奇温度计为什么要放到一个“白箱箱”里?吴有恒说,这是因为将温度感应头放在百叶箱中,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直射和避免强风、雨雪等对设备的影响,同时防止地面温度对仪器的反射和辐射。
“为什么天气预报有时不太准”?“冰雹为什么这样多”?“如何减轻冰雹灾害带来的损失”?等成为同学们均关切的问题。预报员介绍,首先要认识到气象学是一门预测性的科学,任何预测性的事物都不是100%的准确,然而天气预报完全报准那是“意外”,预报与实况出现一定的偏差才是常态,但各地、各级气象部门正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力度,目的就是尽量将天气预报报准,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政府及老百姓提供防灾减灾信息。具体到贵州贵阳,因地形地貌和特殊的气候环境,预报难度相对平原地区要难一些。不过,全市气象部门正加强预报业务调整和人才队伍建设,竭力争取预报质量的提高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尽量满足社会需要及业务需求。
至于冰雹问题,预报员介绍,冰雹是一种固态降水,雷雨天气越强,冰雹个头正常情况下会越大,带来的灾害也会越重。为减轻这一灾害,人工影响天气部门也在这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那就是人工防雹。不过,开展人工防雹时会受到空域的影响,人影部门将在空域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开展作业,减轻雹灾损失。图一、学生娃娃到市气象局参观。图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原理。(石奎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