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福州 重庆 西安 南宁 深圳
热门 A-G H-L M-T W-Z 省级站 国际
输入城市名、全拼、简拼、电话区号、邮编查询
中国天气网 > 贵州 > 贵阳 > 贵阳旅游 > 贵阳名小吃

贵阳八大小吃

【字体:   2010-08-10 10:12:11   来源: 中国天气网贵阳站

 

黔菜是中国比较独特的一个风味流派,既吸纳了各大菜系的精华,又有自身不可替代的特色,被食文化研究专家称为以贵州山区特有的物产与百姓风格为基础的一种内陆海派菜。到贵阳后一定要尝尝贵阳的小吃。

一、肠旺面
  清同治年间即在贵阳上市。清末民初,有贵阳人苏德胜改进质量,以面、猪大肠、血旺、肉燥为主要原料,配以辅料20多种,精细操作。遂发展为名小吃,仿效者有学忠面馆庆和园逸贤村等饮食店。至解放前夕(40年代),肠旺面馆逐渐遍布贵阳大街小巷。现已成为遍及省内外的小吃。其特点: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

二、丝娃娃
  丝娃娃是一种贵阳街头最常见的小吃,其颇似产房里初生婴儿被裹在襁褓中,因而得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又被称为素春卷,此名更雅。丝娃娃为直径两寸大小的小圆片,裹着少许粉丝、绿豆芽、莴笋丝、海带丝、萝卜丝以及油酥黄豆等。吃时用小勺浇上由酱油、食醋、辣椒、香葱、味精等配制而成的调料,外软里脆,酸辣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具有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开胃健脾的特点。

三、恋爱豆腐果
  据记载,解放前彭家桥附近有一对年近半百的张华丰夫妇,在菜地里搭了数间茅屋,作为制造烤豆腐果场地,在这里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别处设摊和沿街叫卖。抗日战争爆发,日军对贵阳空袭开始后,这几间茅屋成了避空袭的场所,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张华丰夫妇因为空袭也不上街做买卖,他们发现躲警报的人往往腹中饥饿,又无法回家就餐,就将这几间作坊辟成店铺,向躲警报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于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来简单,价格便宜,又能充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一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馋或充饥,吃完了便走。但一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却买一盘豆腐果,蘸着辣椒水,细嚼慢咽,谈天说地,一坐就是半天。还有一些青年,也经常在此相聚,逐渐谈起恋爱来。张家店铺成为谈情说爱的场所,一时成了街谈巷议的佳话。抗战结束后,吃恋爱豆腐果的人仍有增无减,张氏夫妇干脆就把烤豆腐果改名为恋爱豆腐果。这一浪漫情结很快影响到全贵阳的青年人,他们纷纷前来品尝。至今外脆内嫩、咸辣爽滑、满口喷香的恋爱豆腐果仍被贵阳的青年人和过往的外地客人所钟爱。

四、牛肉粉
  牛肉粉是贵阳非常普及的早餐小吃,特别是花溪牛肉粉已成为深受广大百姓喜爱的小吃品牌,具有汤味醇厚、辣烫鲜香的特点,目前该品牌已推向全国多个省市。

五、豆腐圆子
  传说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大办皇会,全城禁屠数天,不许食荤时有雷姓豆腐作坊,以豆腐做成园子,用菜油炸熟出售,很受欢迎,名扬京城。经贵阳几代人改进后,炸出的豆腐园子内瓤质嫩如雪,布满点点蜂窝,色泽褐黄、外酥内嫩、香辣爽口,成为贵阳百姓喜爱的小吃之一。

 

六、红油米豆腐
  选用贵阳本地大米作原料制作而成。曾获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称号。其特色为色泽红亮、香辣可口、清凉。

七、黄粑
  黄粑是一款有着百年历史的名小吃,撕开绿色棕叶,便觉糯香四溢、咬上去更是绵软弹牙,如用黄耙炸、煎、烤、烙、炒等食法,嚼在嘴里会有外酥内糯的感觉,回味长远,是老幼皆宜的大众食品。其特点是色泽黄润、香甜可口、粑糯软绵。

八、豆沙窝
  在糍粑中放入豆沙馅,用油烹炸而成,具有色泽金黄、外酥内软、糯香爽口的特点。馅心咸鲜,老少皆宜。

编辑: 中国天气网贵阳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贵阳

    贵阳市介绍

    电话区号:0851 邮政编码:550000 贵阳市位于我我国西南云贵高原的东部,是贵州省的省会…【查看详情】

    贵阳 花溪 清镇 息烽 开阳 修文 白云 乌当

    贵阳市气象局 下属区县局

    电话:0851-5615733
    地址:云岩区扶风东路92号
    邮政编码:550001
    贵阳市气象局是贵阳市人民政府的职能工作部门,下辖7个县(区、市)区局...【查看详情】

    贵阳 花溪 清镇 息烽 开阳 修文 白云 乌当

    热点网站链接

    气象服务机构
    热点公众网站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贵阳市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