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拉》 摄影:黄羽
弄拉—广西石漠化治理的典范,2008年批准成立为自治区级生态自然保护区。四面群山环抱,峰林连绵,保存有完好的森林植被和丰富的石灰岩地区野生药物种类。天然的生态环境,使这里一年四季都呈现“万座青山失乐园,无边绿海为怀抱”的美丽画卷,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景区规划主要分为科普游憩区、生态体验区、祈福文化区三大园区,目前祈福文化区的石漠化治理展示馆、金刚普陀寺、游客接待中心、聚缘酒店等设施已建成开放。
地址:马山县古零镇古零村弄拉屯,距县城约20公里。
马山县弄拉生态旅游景区位于马山县城东南部古零镇弄拉屯,距县城23公里,距首府南宁市仅98公里,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便利,上(林)马(山)二级路依傍而过,平均海拨500—700米,由12个弄场组成,总面积2555亩,是典型的峰丛岩溶景观。这里山高、谷深、林茂、泉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是目前南宁市石灰岩石山植被和生态环境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5%,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有“天然氧吧”之美誉,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科普文明屯、国家级药材保护基地和自治区生态自治保护区,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态重建示范区”及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重点实验室的岩溶动力学监测站、生态教学科研基地。
弄拉屯可用耕地面积少,素有“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之称。1979年,全屯人均有粮不足9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为85元。穷则思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弄拉屯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科学技术,艰苦奋斗,勇于同自然环境作斗争,采取“以果为主,林果结合,套种药材,综合经营,增收保粮”的措施,制定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生态发展模式,进行封山育林,大量种植竹子、龙眼、柑橘、柿子、枇杷、黄皮果、李果、金银花、两面针、苦丁茶等果树林药材,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石漠化地区寸草难生的恶劣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经过20多年的勤奋开创,凭着一股人穷志不穷的弄拉精神,昔日贫困落后、自然环境恶劣的弄拉屯,依靠封山育林走上了致富路,为探索石山地区农村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和积累了经验,指明了路子。
弄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声名早已远播,引得众多的旅游爱好者远道慕名而来,具备了发展旅游业的优越条件,是首府南宁市开展城郊休闲度假旅游最理想方便、最经济实惠的首选地。弄拉屯群众看到了弄拉发展旅游业的巨大潜力,便萌发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创造性设想。
2007年,当地社会能人李荣光自筹资金带领全体村民开山凿石,劈山开路,开辟了一条长达4.5公里连接上马二级路的盘山砂石路。2008年,在自治区原副主席龙川老领导的倡导下、在马山县农业、旅游等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于12月1日组织成立了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入社户25户,社员125人,承包耕地46亩,山林面积4434亩,开创了马山县农民以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的方式参与发展旅游业的先河,开始了大石山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发展旅游业进一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
弄拉凭借成功进行石漠化治理的模式(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药,地上粮桑)和村民自发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公司”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模式——“弄拉模式”,2010-2011连续两年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南宁日报等中央、区、市等媒体进行报道,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各级各部门、社会各届人士的高度关注。
景点:石漠化治理展示馆、金刚普陀寺、点悟石、天降韦驮、达摩诵经、猛虎下山等奇山美景。
周边景点:灵阳寺、小都百乡村旅游区、四季花果生态园、聚贤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