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水之美遍布八桂大地
——广西气象部门助力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中国天气网name=description>
让山水之美遍布八桂大地
——广西气象部门助力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
八桂大地,一山一诗篇,一水一画卷。
桂林山水、德天瀑布、北海银滩、龙胜龙脊梯田……广西“金不换”生态优势的冰山一角可从中窥见。广西气象部门秉持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三条“硬杠杠”,为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品牌贡献气象力量。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广西喀斯特地貌广布,几乎各个地方都能找到喀斯特地貌的踪影。被称为“喀斯特漏斗”的乐业天坑群是科考工作者和探险爱好者的天堂,从桂林到阳朔沿漓江两岸山体被雨水冲刷所形成的地貌景观更是让无数游人流连忘返。然而喀斯特地貌与诸多因素相加,也使广西逐渐成为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省区之一。
南宁市上林县的田园风光。韦坚 摄影
为此,自治区气象局积极推进广西典型石漠化生态气象监测与评估,并于2017年在南宁马山建成广西首个石漠化地区生态气象监测试验站。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也在国家级植被生态监测指标基础上,首创省级植被生态监测评估指标体系;开发建设全国首个省级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业务平台,实现植被生态质量监测精细化。
此外,自治区气象局还作为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生态红线划定第一协作单位,积极参与广西约6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红线划定和管控工作;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优势,结合气象观测资料,构建广西植被生态质量的技术方法,研发广西植被生态综合监测评估报告、统计报表等产品;编发广西植被生态质量及植被生态改善状况报告,多次获自治区领导批示并被自治区党代会报告引用,为实施“生态立区、生态强区”战略提供服务。
坚守环境质量底线
如今的柳州,青山环绕,水抱城流,“百里柳江,百里画廊”的景色吸引无数游人前往。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柳州,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有着所有工业城市的通病——严重的大气污染,“十雨九酸”。近年来,在政府“打造宜居城市”的战略下,柳州调整工业布局,加大环保力度,不仅甩掉了“酸雨之都”的帽子,还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紫荆花开满柳州城。刘英轶 摄影
不仅是柳州,广西虽素来以“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美”著称,但也因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而加入了大气污染攻坚战中。为了加大气象服务保障的助力,自治区气象局出台《广西适应气候变化方案》;积极融入地方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参与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与环保厅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工作;建成4个大气成分观测站、10个酸雨观测站,9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配备了自动能见度观测,为全面开展雾、霾预报预警和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提供了观测基础;建设106个人影地面标准化作业点和12个地面烟炉,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的人影作业体系。
助力资源利用上线
漓江、象山、银子岩、龙脊梯田……桂林大概是每个旅行者都会规划的目的地之一。2017年,“桂林旅游气象直播间”让公众的目光聚焦到气象工作上来。漓江烟雨什么时候看最美,桂林的雾凇和北方的雪凇有何不同,中秋节能不能看到象山水月?桂林市气象局的专家化身“主播”作解答,受到公众喜爱。
为助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桂林市气象局成立智慧旅游气象服务创新团队,通过“互联网+旅游+气象”的跨界融合,围绕旅游气象服务专业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形成支撑业务发展和引领现代化建设的合力;打造“桂林市智慧旅游气象综合服务平台”和微信公众号,利用旅游大数据和智能网格预报业务系统制作精细化、多元化的旅游气象服务产品;与市旅发委布设的115个景区视频监控系统、55台大型智能触摸屏和电子显示屏实现共享;通过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互联网+”渠道,实时对接游客和旅游、气象服务专家,开展线上线下交流互动。
在桂林阳朔的遇龙河上,精准的气象服务成为“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的重要保障。韦坚 摄影
近年来,为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品牌,广西气象部门在塑造气候、生态旅游气象品牌上下功夫。完善生态气象观测网,开展大气负氧离子观测网建设以及广西滨海湿地红树林、石漠化生态气象观测试点建设;开展生态宜居气象服务示范建设,恭城评为全国第一个“气候宜居县”、金秀县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出台《广西适应气候变化方案》,成为全国第二个出台省级适应气候变化方案的省份;开展气候变化对西江流域的影响评估、石漠化防治等方面研究。
八桂大地,生态优势金不换。广西气象部门将全力以赴、开拓创新,为八桂大地山更绿、水更碧、城更美贡献气象力量。(文/张宏伟 苏玉君 曾涛 黄姿娜)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