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中国天气网>广西 > 广西首页 > 专家聊天气

小暑期间天气多变 饮食清谈多休息

【字体:   2013-07-05 16:54:31   来源: 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今年小暑期间天气趋势如何,天气真的会如民间传说的那样“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那么小暑期间应怎样来养呢生?农业方面,早稻、中稻和晚稻护理上又各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看本期的专家访谈,我们邀请了广西区气象服务中心老专家黄香杏和广西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农孟松来为大家解说。

今年小暑节气(7日-21日)期间广西天气趋势

与历年同期相比,预计今年小暑节气总雨量桂南,沿海地区雨量偏多,桂北偏少,主要降雨过程可能会出现在节气的后期,平均气温大部偏高,节气前期出现大范围的高温的可能性较小。

未来一周天气特点:多阵雨 较闷热。

未来一周午后流对云发展活跃,广西多阵雨天气,由于受阵雨的影响,未来一周不会出现大面积高温天气。桂西的左右江河谷及桂东的梧州、贵港、玉林一带可能会出现35度或以上的高温天气。目前海上系统较平稳,还没有发现台风生成发展的迹象。

title
多吃蔬菜水果(百度图片)

小暑养生: 注意劳逸结合 多喝粥和吃水果

小暑时节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素有“春夏养阳”的说法。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这个时候,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粥类:“小暑大暑,有米懒煮”在炎热的天气里,有米也懒得煮吃。喝粥已成为多数市民的喜爱,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常吃到的粥有:绿豆粥、小米枣仁粥、龙眼莲子粥。夏季多吃水果也有益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炒菜类:小暑黄鳝赛人参,以小暑前后一个月产的鳝鱼最为滋补味美。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黄鳝。另外,小暑也有吃藕、炒绿豆芽的习惯,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及膳食纤维,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绿豆芽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都适合夏天食用。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时节话农事

水稻:“小暑小禾黄”,目前早稻处于灌浆后期,建议采用干湿灌溉直到黄熟。如遇多雨天气或强降雨过程应及时排水以防倒伏;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晚稻,合理安排好晚稻品种并适时播种,以免延误季节;应抓好已播种晚稻秧苗的水肥管理,以培育适龄壮秧,尤其需要注意防御高温天气灼伤秧苗。

旱地作物:7月份我区春玉米、花生等陆续进入夏收、夏种关键时期,各地应利用晴好天气及时收获已成熟的作物并及时晾晒,以防鼠害或灾害天气造成损失。另外,注意做好秋玉米、秋花生、秋红薯的播种、种植工作。

习俗与传说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相传小暑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文/郁海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收藏此页】 【打印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