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盛会之约 记录青春风采
当学青会遇上记者节,我们这样过
11月8日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恰逢第一届学青会如火如荼进行中。
在这个属于记者的节日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新闻工作者,以青春名义相约广西、相聚南宁,他们扛着沉重的器材,定格运动健儿逐梦瞬间;他们奔波在各个赛场,以文字传递青年力量;他们比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向全国读者、观众讲述着精彩的青春故事、广西故事。
作为“东道主”,广西切实做好媒体采访服务保障工作,为广大记者朋友们提供各种工作便利。因青春结缘、与理想相伴,新闻工作者与广大青年运动员一起,共赴这场盛会之约,记录青春风采。
这里成了新闻工作者的“主场”
11月8日上午,一场主题为“遇青春 记美好”的记者节活动,在学青会的主媒体中心举行。
来自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央媒和全国各省市区、广西本地的媒体记者,以及其他一直奋战在新闻战线上的宣传工作人员,在这个“大本营”欢聚一堂。
学青会主媒体中心的露天平台上,成了新闻工作者的“主场”。工作人员搭起展台,六堡茶、恭城油茶、艾叶糍粑、柳州螺蛳粉等许多广西特色美食和时令水果让人垂涎欲滴,装扮一新的标语成为不少记者争相打卡的背景。
记者节恰逢立冬节气,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为记者们准备了100个健康香囊,还提供了壮医药物竹罐、壮医药线点灸等特色技法服务,广受好评。“壮族自古有佩戴香囊的习俗,香囊里含有广西特色壮医药材,不仅具有辛香解表、避秽除瘴的功效,还承载着百姓们的美好愿望。”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壮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黄世威说,希望壮族特色香囊能帮助记者们以最佳状态报道好学青会。
“过来体验了一下,感觉很舒服,肩膀放松了很多,希望今晚能睡个好觉。”山东商报记者王润潇特地过来,体验了一回壮医药物竹罐疗法。
“在学青会期间度过这样一个特殊日子,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鞭策。”新华社体育部记者吴俊宽表示,要高质量做好报道工作,向更多人传播好学青会的故事。
“希望观众朋友能通过我的报道,感受到广西的文化特色和广西人民的热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于珍妮是第三次来到广西,她专门将镜头对准各位新闻媒体记者以及广西的特色文化。
当天,中国首个男子百米亚运冠军劳义、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赵金红,以及点燃首届学青会火炬塔的主火炬手黄雅晴也来到了现场,和记者朋友们体验三人板鞋、跳竹竿舞和抛绣球等广西特色民族体育项目。
“品尝螺蛳粉、桂林米粉、恭城油茶,跳竹竿舞、抛绣球……学青会上的记者节,我们这样过。”当天,来自甘肃“学青会”报道小分队的小伙伴们深度体验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后,兰州广电全媒体记者车欣现场制作了一则短视频发表在“爱兰州视频”号上,引来不少关注。
在独特的广西味道里感受到家的温馨
“世界闻讯而来,因你一直在路上”“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此次学青会上,负责接待媒体记者的各个酒店驻地以及赛场、场馆,同样是节日氛围感“拉满”。
在金紫荆酒店大门口,工作人员设立了一处记者节朋友圈打卡点,KT板上写满酒店工作人员对记者的祝福,记者们走过路过在此拍照留念,“为自己的节日增添了一点仪式感”。
“一碗油茶,暖心暖胃。”酒店大堂里油茶飘香,行色匆匆的记者喝上一碗油茶,在独特的广西味道里感受到家的温馨。作为第一届学青会媒体代表团接待酒店之一,金紫荆酒店在迎接第一批记者入住时,就策划好了记者节活动。酒店销售总监胡颖音介绍,酒店充分考虑媒体工作的特性和广西的民族特色,确定了“立冬从一碗油茶开始”的记者节活动创意。此外,为了让记者朋友们在广西水果之乡不虚此行,还精心挑选了九分甜蜜一分果酸的钦州黄金百香果,在餐厅里准备了包饺子活动。
11月8日,是举重项目女子组决赛最后一天。当广西日报时事体育组记者徐哲来到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比赛现场,穿过专门设置的媒体路径,走进媒体工作室,打开办公桌上的公用电脑,品尝着精心准备的水果、糕点,他便真切感受到了主办单位为记者提供的采访便利。“虽然场馆离市区有点远,但在这种条件下采访,挺让人舒心的。”徐哲说。
早在11月2日,成都市广播电视台3名记者就来到了南宁,每天分头采访报道成都队的参赛项目。“没有想起今天是记者节,因为一直都在关注(公开组)羽毛球男子团体决赛济南队与成都队的冠军争夺战,希望大家都有好的表现。”成都市广播电视台记者覃朗表示,只要开心工作,每天都是记者节。
一碗油茶、一束鲜花、一声问候……有缘学青会,相聚在南宁,广西人民同来自五湖四海的记者们双向奔赴着一场青春之约。
“忙得差点忘记自己的节日了”
其实,此时此刻的一线记者,更多的是如常上班、相伴“在岗过节”,马不停蹄地奔走于各大赛场、场馆,坚持将学青会最新鲜出炉的资讯送达受众。
11月8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于洋一大早就来到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五合校区)采访田径校园组比赛,随后又赶往广西体育中心采访游泳校园组比赛。“记者都是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的,习惯了。”于洋说,听说赛事执委会精心为记者朋友安排了记者节庆祝活动,他很是感动。
20多年前,于洋因为一次报业交流活动来过广西,从此结下不解之缘。“我特别喜欢喝广西的六堡茶,喜欢广西的山水和民族风情。”于洋说,此后每隔一两年,他都来广西一趟,感受当地生活节奏和风土人情。
“这次过来报道学青会,感觉就像回到久违的老地方。”于洋说,学青会赛事组织安排做得很好,在这里的工作很顺利,所以他不仅享受学青会赛事,也享受广西各种美食。“我们忙得差点忘记自己的节日了,组委会却帮我们记得,还安排庆祝活动,真贴心。”
“报道学青会,他们亦青春。”11月8日,南国早报推出跨连版,用镜头和笔锋讲述这群赛场记录者们的感人故事;广西日报推出图片专版《记录者,永远在一线——首届全国学青会记者工作掠影》,定格媒体人不辞辛苦和漫长等待中的精彩瞬间;广西云客户端推出“当记者节遇上学青会”系列海报,以新媒体形式向记者致敬。这组海报引来许多青年运动员和网友点赞,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朋友们也纷纷转发朋友圈,记录下这一美好时光。
广西广播电视台记者潘柠每天早出晚归,已蹲点采访校园组和公开组的羽毛球项目比赛一个多星期。潘柠说:“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希望能记录下赛场美好、有意义的瞬间。”
“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好学青会,宣传好好客广西。”滁州日报社时政部副主任李邦军表示,这次在广西度过的记者节特别有意义,他将与全国同行一道,深入赛场内外,走进运动员生活和内心,推出更多数量、更新角度、更高品质的新闻作品,以媒体视角向全国人民呈现一场展现青春活力、绽放独特光彩的体育文化盛会。(梁莹 吕欣 农芝 刘琴 通讯员 张海波 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