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全国>广西 > 广西首页 > 天气新闻

南宁夏夜公园里频现捕蝉人 专家建议慎食“知了”

【字体:   2022-05-19 13:16:03   来源: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  

“知了,知了……”夏夜,蝉鸣阵阵。在南宁市一些公园的树林中,许多蝉的若虫从泥土中钻出,爬上树枝,还没开始“金蝉脱壳”,就被打着手电筒的市民收入囊中,最后被油炸、香煎……广西生态学会专家表示,虽然法律法规没有禁止捕蝉,但人为地过度捕捉,会破坏生物链平衡。此外,蝉体内可能有寄生虫,丰富的异体蛋白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人群产生排斥反应,因此建议市民慎食。


一只蝉正努力蜕壳。

夏夜公园里有人捕蝉

5月16日晚,在南宁市南湖公园里,传来阵阵蝉鸣。夏夜的树林里,有老人右手打着手电筒,左手提着袋子,先是低头在一片麦冬草坪中转悠,然后又仔细观察树根、树枝。在一树根处,老人轻轻捏起一只刚刚蜕壳的长瓣蜩蝉,然后放入口袋。据了解,大多数蝉喜欢在白天鸣叫,而这种蝉在夜晚的灯光下也会发出响亮的声音。

蝉俗称知了,寿命较短,一般只有夏季两三个月时间。但是,其若虫蛰伏的时间相当长。蝉经过产卵后,若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在地下存活5至12年才破土而出。这些捕蝉人寻找的正是刚刚出土,还未来得及羽化(即蜕壳)的蝉若虫,也就是蝉蛹。

晚上8时左右,捕蝉的市民越来越多,十多只手电筒的强光在黑夜中交错,此时有人已经捕捉了将近两公斤蝉蛹。一名老人告诉记者,蝉蛹是优质的高蛋白食物,市场上售价较高,多为五六十元/公斤。趁着散步,他带走一些蝉蛹:“幼蝉刚刚出土,喜欢爬到树干低处,直接用手就可以捉住。”


正在蜕壳的蝉。

油炸蝉蛹成特色美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宁市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城市里的鸟类品种也在大量增加,如红耳鹎、乌鸫、鹊鸲、发冠卷尾、领鸺鹠、领角鸮等。五六月是幼鸟成长时期,从地下冒出的蝉的若虫恰好成为它们的食物之一。

蝉也是部分人喜爱的美食。南宁市中山路上,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偶有专售油炸昆虫的摊位,蝉蛹被摊主标注为“知了”。有顾客表示:“蝉蛹最美味的做法是油炸,又香又脆,好吃得停不下来!”

然而,摊主坦言,昆虫的样子令大多数顾客望而却步,只有小部分尝过的人才会购买。温先生是南宁市一家餐饮店的负责人。他表示,近两年南宁市餐饮消费中,喜欢吃昆虫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很多餐馆已经将此类菜单下架了。

餐馆里的昆虫下架了,公园里却依然出现了捕蝉人。在采访中,他们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就是抓回去吃的。”

经常在南宁市青秀湖公园做昆虫记录的一名市民告诉记者,大约在2020年开始,青秀湖公园就开始出现捕蝉人,他曾进行劝阻,但对方却依然我行我素。


一名市民拿着手电筒在南湖公园中翻找刚爬出泥土的蝉若虫。

过敏体质者尤要慎食

“这样捕蝉时间长了,蝉会不会消失?”城市公园里出现捕蝉人,引发一些市民担忧:下一个夏天,会不会听不到蝉鸣了?

记者了解到,蝉是一种种群数量巨大的昆虫,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没有禁止捕蝉。它们大多喜欢在光照强烈的白天鸣叫,在树木茂密的城市绿地中尤其明显,偶尔会让一些市民在午睡时感到困扰。

“生态变化有一个滞后性,同时,蝉的繁殖量很大,目前还不能看到捕蝉的行为对生态的影响。”广西生态学会成员吴思谦认为,蝉是大自然生物链的一个环节,它是食虫鸟类的食物,如果人为地过度捕捉,会破坏生物链的平衡,“比如一些以蝉为食的鸟类和小动物,会因为食物缺乏而减少。”

另外,也有医生表示,虽然蝉蛹营养丰富,但其体内可能含有寄生虫。其丰富的异体蛋白易让过敏性体质人群产生排斥反应,出现呕吐、发痒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因此要慎食。

南湖公园工作人员表示,将加强夜间巡逻,对捕蝉人踩踏绿地的行为进行劝阻。(文/记者张文卉 实习生邓鹏 图/邹财麟)


一名市民拿着手电筒在南湖公园中翻找刚爬出泥土的蝉若虫。

编辑:周玉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

收藏此页】 【打印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