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全国>广西 > 广西首页 > 天气新闻

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仍有效!专家:尽快完成接种

【字体:   2021-08-06 09:54:55   来源: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南宁8月5日讯(记者 黎伊玮)广西不同年龄段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如何开展?接种进展如何?近期我国国内疫情有所反弹,作为普通公众应如何做好风险防范?现在接种的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还有免疫效果吗?8月5日,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主任医师邓秋云接受媒体采访,逐一回应了近日公众最关心的问题。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主任医师邓秋云接受媒体采访。广西新闻网记者 黎伊玮 摄

据邓秋云介绍,根据国家工作部署,广西于2020年12月份开展大规模人群接种,截至2021年8月4日,累计完成接种5324万针,第1针接种3063万人(其中12-17岁人群第1针接种33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183万人。下一步,广西将按照科学完善的接种方案,安全有序推进不同年龄段人群接种工作。

“鉴于当前我国多个省份报告本地新增新冠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疫情形势的严峻复杂形势,作为普通公众,应做好自我防范。”邓秋云提醒,公众要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新冠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特别是预防重症甚至死亡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12岁及以上、无接种禁忌、尚未接种新冠疫苗者应尽快到接种单位进行接种。近期尽量减少跨省区人员流动,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离开广西,非必要不前往有疫情的省份,非必需不出境。假期旅游建议以区内自驾短途游、周边游的方式出游,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特别是尚未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或者全程接种新冠疫苗但还没有满14天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尽量不去外地旅行。同时,强化“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即使接种了疫苗,也应谨记科学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不扎堆、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老年人是新冠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老年人年龄较大,机体免疫力较低,且多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转变为重症甚至导致死亡,所以老年人应积极接种新冠疫苗。目前我区接种新冠疫苗最大年龄者为101岁的老人。为安全有序做好老年人新冠疫苗的接种,自治区印发了60岁及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指引,该指引对老年人伴有不同慢性病接种新冠疫苗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医学指导建议,原则上如果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或患有慢性病但通过/不通过药物控制良好、病情平稳,原则上都可以接种,但仍需进行现场健康评估。目前多数老人较为常见的慢性病为高血压,如果通过服用高血压药物控制稳定,血压低于160/100mmHg,则可以接种。

对于部分人群因身体原因存在接种禁忌证而无法接种新冠病毒疫苗,邓秋云指出,为保护这部分人群相关合法权益,各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要统筹协调,指定具备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有资质的新冠疫苗接种单位负责科学评估禁忌证人群的健康状况,为有需要的群众办理因接种禁忌证而未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证明。

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表示,南京此轮疫情由德尔塔变异毒株输入引起。和以往新冠病毒相比,德尔塔变异毒株具有传播能力显著增强、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病毒载量高、容易发生免疫逃逸等特点,所以,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播对疫情防控带来较大的挑战。“根据最新实验的结果,我们广泛接种的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毒株依然是有效的。特别是从广州疫情的防控经验中也可以看到,完成全程接种新冠疫苗的人即使发生了感染,发生重症的风险相对于没有接种的人群也是大大减少的。那么这也反过来说明,我们现在接种的疫苗对我们的人群是有保护作用的。 ”邓秋云表示。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接种,是否会和其他疫苗接种产生冲突?如何合理安排呢?对此,邓秋云指出,针对成人建议新冠疫苗接种和其他疫苗接种中间间隔至少14天,儿童青少年也是如此。但如果出现外伤、狗咬等等情况,需要打破伤风或者是狂犬疫苗,则不受14天间隔的限制。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

收藏此页】 【打印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