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南宁9月26日讯(记者 卢惠敏)每年的7-11月份是登革热疫情高发期,热带国家和地区流行严重。今年以来,广西已先后出现多起登革热病例。9月26日,记者从自治区疾控中心获悉,截至9月22日,广西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5例(输入性病例29例,本地病例46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明显多于往年同期,疫情形势严峻。疾控专家提醒,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国庆黄金周临近,不少市民满心期待出境旅游,计划去登革热流行区域,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市民在旅行前,最好了解下目的地的传染病发病情况,注意防蚊灭蚊。
广西今年报告病例数明显多于往年同期
据自治区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所长莫建军专家介绍,今年我国登革热疫情流行严重,截至9月22日全国共报告本地病例10506例,广西报告本地病例数排在全国第12位,与我区相邻的云南省报告2903例,广东省报告2739例,湖南省报告300例,广西登革热病例输入性风险增大,引起局部暴发或区域性流行风险较高。截至9月22日,我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75例(输入性病例29例,本地病例46例),无死亡病例;报告病例数明显多于往年同期,疫情形势严峻。病例主要分布在防城港市港口区(44例)、南宁市江南区(7例)、南宁市西乡塘区(4例)和容县(4例)。
我区采取多项灭蚊防蚊措施应对登革热
针对严峻的疫情形势,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为应对疫情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加强疫情及蚊媒密度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和发布风险预警。对伊蚊媒介密度达到传播风险的地区,加强防蚊灭蚊工作,迅速将伊蚊密度降至安全阈值以下。同时加强媒介伊蚊抗药性监测并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科学合理的选用杀虫剂。根据疫情研判结果,加强登革热抗原、抗体检测试剂,以及消杀、防护用品等相关物资贮备。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还派出疾控专家对所有出现本地病例的市进行蹲点指导,提高疫情处置的规范性。同时加强医疗卫生人员登革热防控和诊疗培训,规范发热伴出疹患者的诊疗,强调流行病学史的询问,提高病例发现、疫情调查处置、病例诊治能力和重症病例的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
提醒:国庆出游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目前正值登革热疫情高发期,又恰逢国庆假期。莫建军介绍,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曾暴发登革热。近年来登革热病例以输入性为主,主要由东南亚国家输入,尤其是柬埔寨,2019年占我国输入病例的80%。国庆长假旅游高峰即将到来,计划外出旅游的市民,尤其是计划去登革热流行区域,要注意做好预防措施。市民在旅行前,最好了解下目的地的传染病发病情况。
莫建军提醒,伊蚊是登革热的唯一传播媒介,因此,减少伊蚊数量或避免伊蚊叮咬是预防控制登革热传播的关键。公众可通过:1、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种养水生植物应定期换水洗瓶等清除蚊媒孳生环境;2、家庭可使用纱门纱窗和蚊帐等驱蚊装备,还可用杀虫喷雾剂、灭蚊电器等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3、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驱蚊,在户外活动时着浅色长袖衫、长裤,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避免伊蚊叮咬预防登革热。
[知多点]
登革热为自限性传染病病死率较低
登革热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不常见,病死率较低,一般无后遗症。登革热不会在人和人之间直接传播,但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复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人多次感染后易引起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而导致死亡,应引起人们足够程度的重视。
登革病毒一般存在3至15天的潜伏期
人最初感染登革病毒时不会出现任何症状,感染后有几天的潜伏期。一般被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后3至15天发病,通常为5至8天。典型的症状表现有:起病急,高热,发热时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骨关节肌肉痛,早期颜、颈、胸皮肤潮红,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病程5至7天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般有痒感,大部分不脱屑;可有皮肤黏膜出血等。
登革热目前没有疫苗预防或特效药
目前国内尚无上市疫苗预防,对登革热也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治疗。因此,最简单的办法只能是避免被蚊子叮咬,发病时及时就医。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