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入秋季,天气渐凉,但登革热仍处于高发季节。近日,自治区疾控中心发出健康提示,出行旅游的朋友要当心登革热。同时,广西发布了《自治区爱卫办关于开展灭蚊防蚊专项行动切实加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通知》,部署开展灭蚊防蚊专项行动,控制蚊媒密度,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
出国当心染病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疫情数据,2019年全球登革热疫情呈持续高发态势。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疫情尤为严峻,多国出现本地流行。其中,疫情上升最明显的国家包括柬埔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老挝、新加坡、泰国、孟加拉国、马尔代夫等,美洲地区登革热疫情持续高发。
东南亚各国一直是我区境外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旅游感染登革热风险急剧增加。而登革热作为一种蚊传病毒性传染病,无疫苗预防也无特异性治疗药物,重症病例可出现严重出血、休克甚至死亡。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专家提醒,前往东南亚/南亚各国旅行、务工、留学的人员,尽可能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避免蚊虫叮咬;要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住宿时,尽量要选取有蚊帐或其它防蚊灭蚊设施的酒店入住。此外,从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回国后,14天内出现发热或皮疹应及时就诊,并向医生告知登革热疫区旅游史。
灭蚊防蚊降风险
今年以来,受气候影响,全球登革热疫情整体呈升高趋势,广西与全国其它地区一样,报告病例数显著增多,疫情以输入性散发和局部流行为主。
为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发布了《自治区爱卫办关于开展灭蚊防蚊专项行动切实加强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防控的通知》,部署开展灭蚊防蚊专项行动,控制蚊媒密度,降低登革热传播风险。
据南宁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健康提醒,截至8月中旬,国内报告登革热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上升5.3倍,无死亡病例。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湖南等省份报告病例数最高,国内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为东南亚国家,尤其是柬埔寨。广西临近国内登革热高发省份,毗邻疫情高发的东南亚地区,气温、降水适宜传播媒介伊蚊孳生,蚊媒密度控制压力大,持续存在登革热传播风险,部分地区已出现本地病例传播,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积水是蚊虫孳生的必须条件,彻底清除或管理好室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各类积水是最经济、简易和有效的防蚊灭蚊方法。为此,通知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广泛动员,加大灭蚊防蚊行动频次。即日起至9月底,各地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广泛动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单位,每周集中开展灭蚊防蚊统一行动。
广西各地防蚊时,要翻盆倒罐、平洼填坑、疏通沟渠,重点清理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建筑工地、闲置地块、废旧厂房及其周边的积水、垃圾;重点清除室内、外环境中各类积水容器,及时冲洗闲置水缸、桶、花盆、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的底泥,保持干燥;清除各类垃圾堆积物以及绿化带中的一次性餐盒、薄膜塑料袋、塑料瓶等散在垃圾;重点检查各类场所暖气热力管井、污水管井和下水道,保持管道通畅,避免积水。
入秋注意健康风险
随着秋季的来临,自治区疾控部门还发出健康提醒,除了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还要注意诺如病毒所致感染性腹泻和食物中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秋季易感疾病。
专家提醒,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同样也是蚊媒传播,预防这两种传染病同样需要防蚊、灭蚊。如前往疾病高发的东南亚国家,回国后如出现发热伴骨痛/皮疹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游史以助诊断。
持续高温天气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食品腐败变质速度明显加快,容易引起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的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是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最常见致病原,易在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引起暴发。疾病部门建议,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尤其是生冷的海鲜,食物要彻底加热煮熟后再食用。如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带病上班、上课。一旦有人出现呕吐,普通人群应先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再由专人根据指导做好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后,进行消毒清理等处理。
对于手足口病及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的防控,专家建议,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发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此外,接种EV71疫苗可降低EV71感染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建议26月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越早接种越好,鼓励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接种疫苗亦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