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意外伤害是儿童和青少年的第一死因,暑期则是各种意外伤害的高发期。7月4日,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发布暑期儿童安全提醒,专家总结出六大暑期安全隐患,并对预防和急救知识进行科普。
误服药物
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副主任农宣桦介绍,从以往暑假的接诊情况看,误服药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有的是误服爷爷的降压药,有的是误服妈妈的避孕药,还曾经接诊过儿童误喝了浴室里的清洁剂,导致食道烧伤。
预防:
1、家长要把家里的药物放到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2、家长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服药,因为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
3、不要为了让孩子吃药,骗他们说是“糖果”。
急救:
1、发现孩子误服药物要及时催吐,可以先喂水,再用手指抠喉咙催吐。
2、及时送医,由专业人员判断误服的后果和治疗方案。
3、如果孩子误服的是强酸、强碱类物质,比如洁厕剂等,要第一时间喂蛋清,可以起到中和作用。
触电
儿童在家里意外触电常发生在拔插头的时候。孩子力气小,插头拔出一半没力气了,第二次再拔容易误抓到金属部分而发生触电,或是湿手拔插头导致触电。此外,老旧家电漏电也是安全隐患之一。
预防:
1、家长一定要教孩子安全用电知识,不要伸手到插座里试探,湿手不接触电源开关和插座。
2、注意检查,电线破皮要更换,或用绝缘胶布包好。
3、家里超过使用期限的老旧电器,要尽快淘汰,尤其不要让孩子使用。
急救:
1、发生触电后,施救者一定不能与触电者进行直接的身体接触,而是要用干燥的木杆或塑料棒等绝缘体把电线挑开,或是直接关闭总电源。
2、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如果触电者已经没有呼吸、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溺水
每年暑期都有儿童溺水的意外事件发生,让人痛心。农宣桦特别提醒,即便溺水者已经被成功施救,也一定要送到医院去观察治疗。这是因为溺水可能导致淡水进入身体血液循环,引起脑水肿、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曾有溺水者在溺水3天后出现肾功能衰竭。
预防:
1、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监管,不能私自下河游泳,只要是需要下水的行为都必须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
2、在游泳池,要让孩子特别是幼儿远离深水区,同时要加强孩子对游泳潜在危险的认识。
急救:
1、检查溺水者的口鼻是否有泥沙等异物,清除干净。
2、让溺水者处于俯卧、头低脚高的体位,用力按压其背部,让进入肺部的水尽快排出来。
3、判断呼吸、心跳,如果已经没有呼吸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4、即便溺水者恢复意识,也要送医观察治疗。
缺氧、中毒
农宣桦介绍,很多人认为煤气中毒只在冬天发生。实际上在暑假也常出现类似的缺氧、中毒事件,主要是因为孩子在密闭的浴室里洗澡时间过长,缺氧,导致二氧化碳中毒。此外还有煤气泄露导致的中毒。
预防:
1、孩子一个人在家时,要交代孩子保持房间通风。
2、家长出门前把煤气阀门关闭,如果允许年纪较大的孩子使用煤气,一定要教会正确使用方法。
急救:
施救者进入中毒环境前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第一时间把孩子搬离到通风的地方,拨打120。
运动损伤
暑假是孩子尽情玩耍的时候,跌落、扭伤是最容易发生的运动损伤。
预防:
平时及时发现孩子的危险动作,儿童做出危险动作,大多是出于好奇或是对自己能力的错误判断。家长一旦发现危险的苗头,要及时阻止和引导,说明利害关系。
急救:
1、判断受伤部位,如有出血,第一时间用干净纱布或异物压迫伤口止血。
2、如有骨折,不要随意牵拉活动关节,可以用硬木板片或铁片临时固定,再送医院进一步治疗,这样可以避免骨折断端损伤血管和神经。
3、从高处跌落等导致的脊柱受伤,不能随便搬动患者,避免伤及脊髓导致瘫痪,应第一时间拨打120,由专业人员前来处置。
蛇虫咬伤
孩子参加野营、郊游等活动需要警惕蛇虫咬伤,常见的有毒蛇、蜱虫等,多在草丛、灌木丛中出没。
预防:
1、到树林、草丛中活动时,要把裤口、袖口、领口扎紧,尽可能穿长袜和高帮鞋,外露的身体部位要涂抹驱虫药。
2、经过草丛时,可以用竹竿敲、扫,就是常说的“打草惊蛇”,提前把蛇吓跑。
3、避免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
急救:
1.被蛇咬伤,一定要看清蛇的样子,描述给急救人员,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用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
2.对伤肢进行绑扎,延缓毒液的扩散,为进一步救治争取时间。
3.拨打120急救电话,就地等待救援,或者自行到医院就诊。
4、如被蜱虫钻到皮肤里以后,千万不要拉拽,以防蜱虫口器折断产生继发性皮肤损害,可将乙醚、煤油、松节油涂抹在蜱虫的头部,让其自己从皮肤上掉下来。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黄丽娜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