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上午,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治理成效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广西新闻网记者 冼妍杏摄
广西新闻网南宁4月29日讯(记者宋瑶冼妍杏)4月29日上午,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治理成效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南宁举行,自治区林业局、广西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现场介绍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治理成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了解,全区林业部门按照国家要求,分别于2005年、2011年、2016年开展岩溶地区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石漠化监测工作。此前,2011年第二次监测结果显示,2005-2011年间,广西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了45.74万公顷,减少率为19.2%,年均减少率为3.2%,治理成效领先全国。
2018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显示,与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相比,广西石漠化土地净减39.3万公顷,减少率20.4%,净减面积超过1/5,治理成效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近年来,为综合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全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石漠化治理作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推进。全区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在治理过程中,各地探索出“竹子+任豆”“任豆+金银花”等10多种混交造林模式,提高治理科技含量。此外,全区积极推广石漠化治理林业建设“六字”方针,即“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退耕还林)“管”(林木管护)“沼”(建沼气池)“补”(生态补偿),建立了100多个治理示范点,辐射带动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第三次监测结果显示,全区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盖度66.3%,较2011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改善型土地面积53.19万公顷,退化型土地面积8.29万公顷,改善型土地面积相当于退化型土地面积6.4倍,生态修复程度远远超过生态退化程度,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后生态状况“稳步向好”。
“十三五”期间,全区林业部门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植被恢复措施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重点,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举,林、农、牧、沼气统筹,山、水、田、林、路综合,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加大大江大河上游或源头、生态区位特殊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
另外,还将结合石漠化片区生态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统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认真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科研攻关,总结推广典型治理模式,在石山坡耕地、宜林地加大营造乡土、珍贵乔木树种和经济林木力度,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石漠化重点县石漠化治理,确保到2020年,全区治理石漠化面积43万公顷,岩溶区乔灌植被面积保有量达400万公顷,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