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电线积冰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50年来,大面积冰害事故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尤其是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南方电网110千瓦至500千瓦线路倒塔7377基、受损3092基,13888条1035千瓦线路故障停运,给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气象学将雨凇、雾凇凝附在电线上或湿雪冻结在电线上的现象称为电线积冰,而电力、邮政等部门称之为覆冰。气象行业标准《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给出了电线积冰出现时的气象条件,确定了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适用于电线积冰风险评估,也可为电线积冰的风险预警提供参考。
据《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主要起草人之一、黑龙江省气象局高级工程师于宏敏介绍,标准编写组收集整理了全国有积冰观测的756个气象台站1961年至2010年逐日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天气现象,积冰观测雨凇和雾凇的直径、厚度和重量等资料,对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因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各地形成电线积冰的气象条件也不尽相同。
资料显示,发生电线积冰的天气条件是:日平均气温在-20.0℃至3.9℃之间,相对湿度≥70%以上,平均风速在0.0米/秒至15.8米/秒之间,伴随有降水、冻雨、霜、雨夹雪或者雾。“我们分析认为,电线积冰与前一天气象条件的相关要好于当天的气象条件,因此我们历史资料中电线积冰用前一天的气象条件分别分析雾凇和雨凇出现时的天气状况。”于宏敏说。
由于各地雾凇、雨凇形成的气象条件不同,根据雾凇、雨凇出现次数占电线积冰总次数的百分率,《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把全国分成三个区域:雾凇型区,电线积冰以雾凇为主的区域,雾凇出现频次超过70%;雨凇型区,电线积冰以雨凇为主的区域,雨凇出现频次超过70%;混合型区,电线积冰以混合凇为主的区域,雾凇和雨凇出现频次相近。
于宏敏指出,任何一种灾害天气的影响程度都取决于它的持续时间、发生强度和影响范围。一般来说,一旦满足电线积冰出现的气象条件后,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范围越广、发生强度越大,其灾害风险越大,反之亦然。分析结果表明,80%以上的雨凇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都在3天及以下,重度雨凇导致持续时间7天以上的电线积冰出现概率较少。因此,《电线积冰气象风险等级》将电线积冰风险等级关于持续时间的等级定为:轻度积冰(1级),连续积冰日数为1~3天;中度积冰(2级),连续积冰日数为4~6天;重度积冰(3级),连续积冰日数为7~11天;严重积冰(4级),连续积冰日数为12天或以上。
编辑:曹钰佳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