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中国天气网>广西 > 广西首页 > 天气新闻

南宁一夫妻烧炭取暖致中毒 注意开窗通风

【字体:   2019-01-04 11:16:20   来源: 南宁晚报  

南宁晚报讯 这几天,严寒席卷广西各地,为了防寒,人们纷纷使用各种取暖招数,烧炭取暖就是其中一种。昨日凌晨,一对从大新来南宁务工的夫妻因在密闭的房间里烧炭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所幸被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现已脱离生命危险。医生提醒,尽管烧炭取暖在城市区域不多见,但在农村地区还颇受青睐,大家不能麻痹大意,取暖时一定要记得开窗通风。

5LGQ-hqzxptn8448410.jpg
莫先生夫妇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被送到医院救治

关门窗烧炭取暖中毒

昨日上午9时50分,在广西江滨医院,走出高压氧舱的莫先生与妻子农女士精神状态都不错。如果不是凌晨因要上厕所醒来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夫妻俩会是什么情况,他们想想也后怕。

从大新来南宁务工的莫先生说,以前在老家时每到冬天就会烤火取暖。南宁这几天太冷,1日19时左右,夫妻俩在宿舍里烧炭取暖,因为怕冷,就没有开窗通风。到21时许看到炭火准备熄灭时,两人就上床休息。

夜里12时,莫先生想到起床上厕所时,感觉头晕想吐,也无法走路。他忙把妻子拍醒,让妻子扶着自己到厕所吐了一轮。因为农女士也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夫妻俩考虑到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了。

“当时手机在桌上拿不到,她的情况比我好一点,过去拿了手机给我,我就打电话给弟弟求助。”莫先生心有余悸地说,“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以后不敢这样了,要注意安全了。”

保持通风是预防关键

广西江滨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蒙仁昌告诉记者,昨日凌晨1时许,正在值班的他接到120电话说有市民怀疑一氧化碳中毒,他随后跟随救护车到了现场。此时,莫先生已经打电话给弟弟去开门窗通风,“据莫先生的弟弟说,他来开门后,发现炭已经烧完了,赶紧拨打120求助。如果炭没有烧完,仍持续产生一氧化碳,在那样的密闭环境,很难说会有什么后果”。

蒙仁昌介绍,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中毒时没有什么感觉,等到人发现时多数已经出现无力、呼救困难的情况。平时还是要预防为主,如要在房间内烧炭取暖,应适当开窗通风透气;热水器应挂在卫生间外通风处,洗澡时不能密闭门窗等。

“如果家里有几个人连续洗澡,卫生间里的氧气消化得过多,煤气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比较多的一氧化碳,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应当间隔一段时间,让外面的空气与里面的氧气有交换后再轮到下一个人洗澡。”蒙仁昌提醒道。

习惯烧炭取暖的人群怎样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最关键的仍是通风。保持室内通风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关键,不管多冷的天气,也不要把自己和家人置身在一个门窗紧闭、烧着炉炭火的环境下。

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

广西高压氧学会主任委员、广西江滨医院高压氧科主任李文介绍,莫先生和农女士被送到高压氧舱时,症状算是比较轻的。据了解,广西其他地方因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不少,大家一定要重视预防,不要等到中毒后再抢救。

当发现一氧化碳中毒者时,首先是迁移患者到空气畅通场所,但必须保持暖和,避免受冷。轻症患者离开有毒场所即可慢慢恢复。李文提醒,一旦出现一氧化碳中毒,应及时到有高压氧条件的医院去治疗。“如果治疗及时,有些人做一次高压氧治疗就会清醒。”

据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供氧非常重要,因为吸入氧浓度越高,血内一氧化碳分离越多,排出越快。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效果好坏与治疗是否及时,治疗次数是否充足有很大的关系。有许多患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治疗次数不充足,治疗不彻底,往往发生迟发脑病,出现痴呆、精神异常等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及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特别是中毒时间长、昏迷久、高龄或者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治疗得充分彻底。(文/叶祯 图/程勇可 实习生/王钰琪)

编辑:谢晓琳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

收藏此页】 【打印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