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5日是不平凡的一天。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发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摘得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青蒿素是从一株小小的植物——青蒿(黄花蒿)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它是如何影响世界?在中国是否分布广泛?生长又受到哪些气象要素约束?
青蒿素——强有力的治疗新方式
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的宋健平解释,在植物学范畴里,青蒿和黄花蒿是同属菊科的两种植物,此后定名的青蒿素其实存在于黄花蒿中。“在中医药领域,青蒿和黄花蒿都被统称为青蒿,尤其是在古籍中,‘青蒿’是对铁蒿、青蒿、黄花蒿等植物的统称。”
这种植物在我国南北方都很常见,外表朴实无华,却蕴含治病救人的神奇魔力。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疾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相对贫穷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世卫组织认为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中国作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现方及最大生产方,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
青蒿素——含量受地理位置影响较大
青蒿主产分布在重庆酉阳、吉林、辽宁、河北(南部)、陕西(南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东部)、贵州、云南等省区。其中各地青蒿素含量差异较大,最低为0.02%,最高可达1.09%。青蒿素含量高于1%的采样点多分布于南部低纬度地区,青蒿素含量低于0.1%的样点多分布于北部高纬度地区。
青蒿素——含量受温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等影响
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区域内气候条件适宜青蒿的生长,而且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相对较高,青蒿素含量平均值大于0.5%。而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区域内温度过高不利于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积累。我国的海南岛以及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四省区的南部地区只有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区域内气候条件才有利于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积累。
最适宜青蒿素积累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3.9~22℃)、降雨量(814~1518mm)、日照时数(853~1507h)、相对湿度(75%~83%)。最适宜青蒿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温度(13~29℃)、降雨量(600~1300mm)。
青蒿——6省区市最适宜人工种植
广西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东部,重庆南部和湖南西部的气候条件最适宜青蒿的人工种植;湖北、安徽和江苏的南部地区也有适宜青蒿素积累的气候条件。
资料来源:《我国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药学学报,2011,46);《青蒿素中药还是西药?》(央视新闻新浪微博);《青蒿素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人民日报海外版);《青蒿素:走向世界的中医药(图)》(南方日报)
编辑:郭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