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称一些在新地区、新宿主身上出现的传染病(如西尼罗河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疫情)是气候变化的结果。
本网综合外媒报道预计于今年4月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哲学学报B》(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特刊《气候变化与人类可能患上的病媒传播疾病》(Climate change and vector-borne diseases of humans)将刊登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哈罗德·W·曼特寄生虫学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丹尼尔·布鲁克斯(Daniel Brooks)与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动物学家埃里克·霍伯格(Eric Hoberg)合著的综述文章《进化论在运作: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动态和新发传染病》(Evolution in action:climate change,biodiversity dynamics and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该文称一些在新地区、新宿主身上出现的传染病(如西尼罗河病毒和埃博拉病毒疫情)是气候变化的结果,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生物栖息地发生转变,野生动物、牲畜、农作物、人类与自己此前从未接触过但易受其感染的病原体接触,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类似疾病。
布鲁克斯说,“这并不是说会出现某种足以摧毁整个人类的致命病菌,而是会有许多局地爆发的流行病,给医疗卫生(包括兽医)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布鲁克斯与霍伯格分别观察了气候变化对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的影响,布鲁克斯主要研究热带寄生虫,霍伯格则聚焦于北极区域;尽管相隔的地理距离甚远,两人都发现自己观察的地区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出现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物种,这意味着当地动物可能会受到新的病原体的感染。例如,近年来某些肺线虫(lungworm)的生存范围向北移动,其宿主从北美林地驯鹿(caribou)转为加拿大北极地区的麝香牛(muskox);历史上,晚上新世(late Pilocene)和第四纪(Quaternary Period)时的气候变化带来了新物种囊鼠科(pocket gopher)动物,寄生于其上的虱子也随之而来。
过去一百多年里,科学家一直认为寄生虫不会迅速地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上,因为宿主和病原体在长期共生的过程中已经紧密地互相适应、互相进化了;照此来看,新发疾病应该不常见,因为这需要等到合适的随机突变(random mutation)出现。然而,事实上宿主转换发生的速度比人们预想的快得多,在适宜的条件下,即使是那些已经高度适应了某一特定地区的某一种特定宿主的病原体,其基因功能依然允许它快速更换宿主,而且新宿主由于还未形成抵抗力,受其感染致病的可能性更大。布鲁克斯说,尽管抵抗力的形成速度可能相当快,这也只能使新出现的病原体从急性问题变为慢性问题,西尼罗河病毒即是如此——在北美,西尼罗河病毒不再会使人类或野生动物患急性病,但它并未消失。
布鲁克斯表示,应对上述问题需要公共卫生、兽医学和博物学领域通力合作,不仅要治疗新发传染病的人类患者、研发疫苗,还要研究哪些非人类物种会携带病毒;了解非人类携带者的地理分布和行为有助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通过尽可能减少人类与被感染动物的接触来降低人类感染率;通晓物种间进化关系的博物学学者可以基于这方面的知识来预测病原体在常规“势力范围”外驻扎下来的风险。“我们必须承认在与新发疾病的斗争中我们没有获胜,我们未能预测疾病的发生,对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和来源、对新病原体产生的可能性关注不足,”布鲁克斯说。(文/王悠然)
编辑: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