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的脚步总是牵动着经济。从外卖店到航空公司,谁都会受到他的影响。专家指出,天气在全世界五分之四的经济活动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除了“靠天吃饭”的农业外,航空、航海、商业零售、快递物流业、建筑业等,都对天气颇为敏感。
气象的影响和相应的服务需求从古至今都存在,并且,随着技术进步和商业发展才会逐渐释放出来精准化。但,不变的是趋利和避害。躲避自然灾害是最原始的气象需求。
1854年黑海出现了一场风暴,法国军舰“亨利四号”沉没。事后,拿破仑命令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危耶详细研究这场风暴。后者发现,若能事先预报出风暴的移动情况,这次损失可以避免,进而提出为海军建立风暴预报和警报系统的建议。这便是世界上第一家天气预报服务公司的开始。在当时,除了军舰,航运、渔业等也是天气服务公司的忠实用户。
现代社会全球化的运营,带来更复杂的气象需求。今夏巴西大旱,对于咖啡连锁店星巴克来说,意味着巴西这个主要的咖啡豆产区产量骤降,国际咖啡豆价格上涨。6月,星巴克上调了咖啡的价格。跨国食品公司的采购部门往往掌握着全球整体气象情况,努力将风险降至最低。
大数据研究表明,流通类销售额的65%取决于天气,因为天气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心理,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人们能够更清楚地掌握天气对于零售业的影响,气温相差1℃或降水量增减1毫米,反映到商场和客流及销量都有明显变化。这也就是经济学界所谓的“一度效应”。
日本某大型连锁超市,20多年来持续统计商品销售和季节、天气、时间、节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预测在一天的不同时段、不同天气下,哪种商品卖得最好。“超商零售业是看天吃饭的行业,气温相差两三摄氏度,某些商品的销量就会相差一两倍。”我国台湾天气风险管理公司董事长彭启明说,台湾的超市也纷纷模仿日本做法,提早告知各门市明后天的天气变化,门市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准确订货、减少库存、提高销售,营运效率会更好。
编辑:徐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