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寻味蕾上桂林美食:瓢里鱼生浔江河畔传承百年的"乡愁"
温新德在搅拌鱼生。
“网鱼缕脍寒水玉,剥莲煮鼎甘露浆。”说到桂林的鱼生,就不能不提起宋朝诗人张木式笔下赞美桂林鱼生的这句诗,这里“缕脍”就是当时的桂林名菜“缕子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鱼生”。张木式大赞桂林的鱼生切片薄如蝉翼,像玉一样晶莹剔透,字里行间透露出吃“鱼生”(缕子脍)成了当时文化人的最高享受。
而说到了桂林的鱼生,就不能不提龙胜瓢里,这个依傍在浔江边的乡镇,食鱼是当地居民的传统。早在100多年前,居民就尝试着用当地特有的酸藠头和酸水做配料,泡着生鱼片吃。时光穿越百年,如今瓢里鱼生早已成为当地百姓节庆、款待亲朋好友时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对于那些吃着鱼生长大的瓢里人而言,瓢里鱼生吃进口中时那爽滑清脆的味道已成了他们烙在心底一生的“乡愁”。
一地一味:浔江鲜鱼龙胜草
瓢里镇的鱼生均源自于河鱼或者是深山水库的清水鱼。
4月18日上午,龙胜各族自治县瓢里镇瓢里村上街的一栋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中,瓢里村的老支书温惠龙跟他的80后儿子温新德在家中的厨房里忙碌着。这一天,有朋友要来家中做客,他们吃完早餐就在忙着准备中餐待客的丰富菜肴。在丰富的菜肴中,瓢里鱼生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鱼生是我们瓢里的传统菜,也是最具特色的菜,有亲戚朋友来家做客,我们一般都会做鱼生来款待他们。”温惠龙一边乐呵呵地说着,一边在厨房准备制作鱼生的配料,而他的儿子温新德和另一位帮手正准备处理一条大草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