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生活网讯(记者秦紫霞通讯员詹金容)“我这辈子第一次被蜂蜇伤,没想到一蜇就是满头包,那种又疼又痒的感觉,真是难受。”正准备办理出院手续的韦阿姨说起9日被蜂蜇的情景还心有余悸。
韦阿姨告诉记者,她家住茶店路附近的某小区内,9日傍晚,她发现小区里道路两边的桂花树枝叶太过繁密,影响了往来车辆和人员。出于做好事的念头,韦阿姨决定帮忙修剪下树枝,没想到就在她无意间摇动树枝的那一瞬间,一群马蜂朝她扑了过来,很快,从头到背部都被蜇得肿起来,被送进市中医医院接受了救治。
市中医医院的刘治昆医生告诉记者,韦阿姨的情况并不是特例。“俗话说‘七蜂八蛇’,进入农历七月中旬后,是蜂、蛇伤人的高发期。加上桂花树等树枝比较低,市民们不易发现蜂窝,所以常常无意间就被蜇伤。”他表示,仅9月份,医院就接到了15例患者,平均2天1例。
每逢秋高气爽,市民们往往喜爱结伴出游,这也增加了被蛇咬伤的几率。据了解,桂林市常见的毒蛇主要是烙铁头、五步蛇、银环蛇和眼镜蛇,不同毒蛇的毒性和治疗方法均不同。“一旦被毒蛇咬伤,很多市民往往选择肢体结扎、刀片切割放血、挤压排毒、伤口冰敷等方法处理,这类方法如使用不当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比如被五步蛇咬伤后如将伤口切开排毒,会面临大出血而危急生命。此外,冰敷对于蛇毒无任何的杀伤力,肢体肿胀时冰敷反而进一步影响肢体的血运,更易诱发组织坏死。”刘医生告诉记者,医院每年都要救治200余名蛇伤病患者,其中均有1-2例因为没有正确处理或耽误治疗时间不幸去世的。他还提醒说,“被某些毒蛇咬伤后症状并不严重,比如银环蛇,它咬伤后只有两个小小的孔,伤者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这就让伤者出现一个意识盲区,认为不要紧,反而耽误了救治的时间”。
“最好的方式是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被蛇咬伤。”刘医生表示,每年的惊蛰过后至年底的11月份这段时间都会有毒蛇活动。特别是大雨初晴、阴冷转暖时。此时在野外劳动和夜间行走时,一定要做好相应防护,带上防护工具。比如带上一根棍棒开路,以达到“打草惊蛇”,把毒蛇赶跑的目的,还有就是戴手套、穿球鞋和长裤、扎裤脚,夜间带上照明工具等措施。
医生提醒市民,一旦被被咬后不要惊慌,不要奔跑,以防止毒液向全身扩散。更不要盲目自行处理,以免病情恶化,耽误了抢救时机。遇到血循环毒类毒蛇(如五步蛇、烙铁头等)咬伤时,伤口会出现明显红肿,则千万不要轻易包扎伤口,这样会导致肿胀更加严重,甚至缺血坏死,而且并不能达到隔绝蛇毒的效果。应迅速用清水冲洗后,立即送往医院。如遇到神经毒类毒蛇(如银环蛇等)咬伤,市民们可以采取绑扎法立即坐下或卧下,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或绳子绑扎伤口的近心脏端,阻断毒液经静脉和淋巴回流入心。绑扎后每隔30分钟左右松解1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相关链接桂林常见蛇种类及咬伤症状
五步蛇:又名尖吻蝮,喜欢待在林木茂盛、潮湿阴凉的地方,常见于桂林地区山谷溪涧的岩石上、落叶间、竹林下、草丛中。头很大,呈三角形,背部有灰黄色菱形斑块,往往埋伏在烂草枯叶之间,隐蔽地发起进攻。
其毒性很强。被咬后常伴有出血,伤口会剧烈灼痛,继而肿胀,并向外蔓延,可扩展至躯干部,多会出现畏寒、发热、心悸、胸闷、气促、视力模糊等症状。
烙铁头:生活于桂林地区的丘陵及山区。头部像一块三角形的烙铁,身体灰褐色或棕褐色,有许多长菱形与圆形棕黑色的斑点,酷似龟背上的花纹,故又称“龟壳花蛇”。
平时多伪装成一节枯枝,潜伏在树上,待人或猎物靠近后,再主动袭击。被咬后伤口有刺痛及麻木感,周围肿胀明显。
银环蛇:常见于桂林地区的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喜欢在傍晚或夜间活动,容易被亮光所吸引。头呈椭圆形,身长0.6~1.2米,背部有黑白相间的横纹,其他地方多为乳白色,是我国目前致死率最高的一种毒蛇。
被银环蛇咬到后,伤口疼痛不明显,有麻木感,无出血、红肿或出血不多,早期没太多其他症状,因而容易被忽视。一开始可能会眼睑下垂、看不清东西或有重影,继而吞咽困难、呼吸急促、胸闷、肌肉酸痛,进一步发展为丧失意识乃至语言、呼吸功能。
眼镜蛇:眼镜蛇攻击时,颈部扩张,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上去像眼镜一样,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种环境中。
被眼镜蛇咬伤后,牙痕很快闭合,伤口不流血或少流血,颜色由青紫变黑。随后,伤口开始剧痛肿胀直至麻木、发凉。严重者会因呼吸系统、肾功能等多器官的衰竭而死亡。
编辑:郭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