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以来,位于陕南的安康、商洛、汉中3市已有1600多人遭胡蜂攻击受伤,目前已造成41人死亡,还有部分伤者病情危重。什么原因让陕南的胡蜂如此肆虐?被胡蜂蜇了的人怎么这么容易致伤致死?怎样才能避免被胡蜂蜇伤和蜇伤后避免死亡?带着这些疑问,新华社记者在陕南进行了调查走访。
气候反常胡蜂肆虐伤人
半个多月前,46岁的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农民柯尊珍在劳动中,被胡蜂群严重蜇伤,被医院确诊为肾脏衰竭,在安康市中心医院肾内科病房接受透析治疗已经7次。仅国庆节前四五天,安康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就收治了19名被胡蜂蜇伤的患者,其中7人伤重不治。
近年来,胡蜂的活动分布范围正在由秦岭深处向沿山乡镇扩展,许多盘踞在群众的屋檐下、窗台上,且胡蜂生长速度十分惊人,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加快、空气质量的提升以及市民居住环境的改善,胡蜂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迁徙、筑巢,伤人概率大增。
对此,安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站长黄荣耀说,今年夏秋以来,安康当地气候有些反常,往常湿润多雨的天气变得干旱少雨,气温偏高的条件下,胡蜂活动频繁,人无意侵袭到胡蜂的活动区域,就会受到攻击。此外,胡蜂对鲜艳的颜色、人的汗味、酒味,带有甜味、香味或者特殊气味的物品以及奔跑活动的人或动物也极其敏感。
胡蜂防治亟须多管齐下
安康市公安消防支队参谋长王昱钦说,仅今年一年,安康消防部门总共摘取了593个蜂窝,消防官兵在摘取过程中被蜂蜇伤20人次以上。在处置蜂窝的警情中,需要专业的防蜂装备和器材,但现在安康全市的防蜂服只有20套。安康市林业局总工程刘斌说,近年来气候变化较大,胡蜂蜇人致死致伤事件呈上升之势,但对胡蜂的研究和基层的防治却并没有及时跟进,造成了目前的被动局面。
基层抵抗能力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胡蜂防治和患者救治的严重短板。在目前尚未有效根除胡蜂隐患的情况下,王昱钦建议,应当成立以林业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的社会救助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并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使各部门人员明确保卫目标、事故特点、处置方法等措施,形成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各乡镇政府应购置防蜂服及必备的除蜂设备,组建以各村年轻人为主的蜂窝处置队伍,随时出现、随时就近处置。据新华社
胡蜂又名马蜂、黄蜂,陕西当地俗称人头蜂,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科昆虫,体大、身长、毒性强,5到10月活动频繁,12月底进入冬眠。蜂巢常筑在林内树杈上或土穴中,有时筑在野外庄稼地里或民房窗檐下,当人们采摘果实、收割庄稼或其他行为干扰它时,胡蜂就会蜇人。人被蜇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的会引发肾脏、肝脏、心脏的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甚至死亡。
编辑:吴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