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晚,南宁市遭遇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家住南宁市柳沙地区的万女士回家路上意外掉进路边井盖内,最终不幸去世。坠井事件一经爆出,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井盖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阻止井口吞人,需要管理部门亡羊补牢;而对于个人,防止井口张向自己,则需要未雨绸缪。6月14日,南国早报记者从城管、消防等部门搜集信息,拼接成一套市民防坠井“秘笈”。
定位:雨水井一般在行车道上
南宁市区道路上的井和井盖分属多个责任单位管理,但有较大深度的一般是圆形的雨水检查井(以下简称“雨水井”)和污水检查井。目前市区大部分区域已实现雨污分流,当遭遇短时强降雨时,湍急的水流就有可能通过雨水井涌上来并顶开井盖。市民在遇到路面积水,看不清水下情况时,如一定要涉水通过,应如何避开深井?
南宁市城市管理局市政工程管理处生产科副科长韦益介绍,目前市区主干道上的雨水井,大多设置在行车道上。只有少数老城区的道路受客观条件限制,会在人行道上设置雨水井。两个雨水井的间隔一般为40米,附近对应有一个进水井。进水井大多在人行道边缘,不算很深。雨水井的深度则要看具体情况,道路平坦的路段可能只有一两米深,坡度大、起伏大的路段,深度有可能超过10米。
韦益建议,出现路面积水时,市民应尽量在人行道或高处行走。人行道上的井大多是通讯井,深度小。如一定要进入行车道,应注意观察。
识别:漩涡、突泉下藏危险
短时强降雨时,排水管道内雨水排走的速度赶不上来水速度,水位就会不断升高,可能会涌上雨水井造成管涌。据介绍,集水面积大、上游管道坡度大来水急的雨水井易出现管涌。这就相当于一个U形管连通器。假设U形管右边管口比左边管口高,一直往右边管口加水,当左边管排水不及时,水就会从左边管口溢出。
据了解,当气象部门发出南宁市会有强降雨的预警后,400多名市政抢险人员会提前携带水泵等应急处置设备,到北湖路、金湖路等道路的易涝点做好排涝准备。强降雨来临时,如路面出现积水,抢险人员可能会掀开雨水井盖加速排水,并在旁边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安排专人疏导车辆和行人。同时,南宁市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数百名监督员也会在市内巡查积水路段。
但抢险人员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少数管涌点可能没有被及时发现。管涌顶开井盖后,水面上一般会出现一股向上冲的水流,即突泉。当上游来水减少,水位下降时,又会出现一个漩涡。看到类似情况时,市民要注意绕行,并拨打12319城市管理热线,以便抢险人员及时到现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