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多哈11月28日电多哈气候大会在并不乐观的氛围中开场。发达国家不顾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再呼吁,在会议核心议题《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规划上固执己见,拒不上调减排目标,一些国家甚至退出《议定书》。如果这一障碍无法突破,多哈会议无果而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将受到严重挫折。
自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联合国气候谈判已走过整整20年。从哥本哈根的失望到坎昆的曙光,再到德班留下的诸多未知,谈判越深入,越接近各方核心利益,讨价还价也越激烈。但谈判不可能一直拖延下去,大自然不会为“谈判”多留时间。如果各方都拒不让步,阻碍减排进程,最终只会共同承受气候变化带来的恶果。
无论是从历史数据还是从现实状况来看,发达国家对减排都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目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约有80%是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年的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排放产生。时至今日,发达国家的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仍居高不下。《京都议定书》如果不能实现对第二承诺期的合理规划,发达国家将摆脱强制减排目标的约束。
近年来,发达国家不断将减排矛头指向一些发展中大国,但事实却是它们自身在这方面的行动令人失望:过去3年的“快速启动”资金落实不力,即将启动的绿色气候基金也没有任何实质进展;包括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所提减排目标,远远达不到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此前提出的标准。
世界经济低迷、一些国家财政状况紧张,但这不应成为发达国家“爽约”的借口。正如一位非政府组织代表所言,如果几十个国家声称凑不出几千亿哪怕是几百亿美元资金,那就看看它们惊人的燃油补贴和军备费用。
从非洲大陆的粮食危机、中东地区的水资源危机到肆虐美国东海岸的飓风“桑迪”,从小岛国家恐惧的海平面上升到亚马孙地区的森林退化,气候变化已成全球最大挑战之一。为了明天,人类必须携手奋战。因此,对于目前在谈判中遇到的障碍,各方有必要以客观和积极的态度缩小分歧,努力夯实谈判基础。
面对涉及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议题,任何妥协都值得赞赏。“各方都不满意但都能接受”的结果,或许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记者 李志晖 杨元勇 徐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