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红水河由于水量大、落差大,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被誉为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此次在广西的考察重点之一就是红水河水资源利用情况。谈到水资源的利用,就免不了要谈到水电站,而谈到水电站就离不开水库移民问题。
1981年11月,国务院批准了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同意在包括上游南盘江和下游黔江的河段上规划建设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平班、岩滩、龙滩、大化、百龙滩、乐滩、桥巩和大藤峡十座梯级水电站。移民工程也相继展开。直至今日,水库修建工作仍在进行,水库移民涉及550多万人。如何解决移民的生活问题是安置过程中的重中之中。
考察的第三天,我们走访了两处当地的特色产业,都和水库移民安置有关。
网箱养鱼
青山碧水景色优美的红水河
在河池市东兰县,红水河的一条支流——九曲河与干流一样碧绿如玉,只是略浅,水流也缓慢一些。弯曲的河道,与沿岸的山峦形成一幅青山碧水的优美画卷。
河边一座结实的浮桥一边连着公路,一边连着一处村落。桥下的水面上浮着几排钢管、渔网和空汽油桶组成的长方形网格状的东西。这就是当地农户进行的网箱养鱼设备。
我们找到了这些网箱的主人,一位谭姓农民。他在98年因为库区建设搬迁到这里。原来的家就在山下,现在已经被水淹没了。在搬到这里之前,从来没有搞过养殖,一直是种地为生。在县政府和水产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慢慢尝试网箱养鱼。先从小规模的做起,经过两三年失败之后,慢慢走向盈利,之后逐渐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养殖量达5000多尾。他现在年收入能达到7、8万,足够生活开销和孩子上学,还盖了新房子。这比搬迁之前他家种地的收入多了许多。
网箱养鱼
养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天吃饭。在养鱼的这些年,他也难免受到天气影响。其中气温对网箱养鱼影响最大。像今年1到3月,广西遭遇罕见低温寡照天气,他家的鱼死了很多。当时气象部门给农林畜牧等相关部门都发了预报,提醒防范低温天气。但养殖户的应对办法只有把鱼全部打捞上来。养鱼数量多的农户一时难以安置这么多的鱼,也就无法避免损失。
现在库区的鱼已经成为河池境内东兰、天峨等县的著名特色饮食,为拉动当地餐饮和旅游都起了很大作用。为进一步挖掘养鱼的经济潜力,当地移民安置部门和养殖管理部门都在尝试更好的养鱼方式,未来,他们更为提倡的是拦网养鱼,成本更低,更容易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