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全国>广西 > 广西首页 > 生活健身 > 生活天气

白露养生 宜吃这“三果”

【字体:   2022-09-07 10:36:06   来源: 光明日报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第3个节气。白露前后,天气逐渐转凉,由于白天有阳光的加持,人们可能还会感到些许温热,但太阳初升的早晨和傍晚,已经开始感到丝丝的凉意了。

秋季天气转凉,等到白露时节,夏季的最后一丝暑气也完全结束了,有时甚至可以在早晨看到露珠凝结在草叶上,正所谓“寒生露凝”。进入白露节气后,风向也从东南风逐渐转变为西北风,随着风向的转变,冷空气也随之而来,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也带来了一定范围内的降温。所以民间有谚语“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

除了温度的降低之外,养生方面我们还要提防秋燥易伤人体津液,所以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为佳。《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所以随着秋季的推进,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在日常膳食中适当增加一些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乳品等柔润的食物,以益胃生津,润燥养肺。

除了以上这些以外,很多秋季上市的果类食物也可以起到润肺生津,益气健脾的作用,比如龙眼、大枣和核桃。

龙眼:养心安神、益气补脾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但其实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材,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安神益智等多种功效,很多药膳食谱中用龙眼肉搭配其他食材,用来缓解因贫血、失眠等引起的不适症状。

龙眼粥

龙眼干、粳米、莲子、芡实等一同加水煮粥,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入糖少许,可改善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的贫血、神经衰弱、烦躁、失眠等不适症状。

龙眼茶

用煎煮龙眼肉的水泡红茶饮用,可根据个人口味稍加糖。可暖胃驱寒,润燥生津。

但需要注意的是:龙眼性质偏温,容易滋生内火及湿热,所以体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需要在中医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搭配其他食材食用。

大枣:补脾和胃,益气生津

民间有俗语“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白露前后,正是大枣成熟的季节,现在很多鲜枣上市,中医认为大枣性质平和,能培补脾胃,为调补脾胃之常用食品。自古被列为“五果之一”。我国现存的中医学最早专著《神农本草经》更是将其列为上品。从西医营养学角度来看,鲜大枣含糖量高达20~30%,干枣的含糖量更是高达55~60%,香甜的口感使得大枣的受欢迎程度较高,同时大枣中还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算得上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果类。

红枣汤

红枣10~20枚,煎汤常服,可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倦怠乏力、血虚萎黄、神志不安等不适症状。

大枣茶

用煎煮大枣汤液来泡红茶饮用,可适当调入红糖,具有温补脾胃,生津止渴的作用,适合脾胃虚弱者饮用。

蜜饯姜枣龙眼

将龙眼肉、大枣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大火上烧沸,改用小火煮至七成熟时,加入姜汁搅匀,煮熟后起锅,放置室温后调入蜂蜜,装入瓶内封口。每日进食龙眼肉、大枣6-8粒左右。此药膳可缓解因脾虚血亏所致的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心悸怔忡等不适症状。

核桃:补肾固精,温肺定喘

白露时节除了有大枣之外,还有核桃。核桃又名胡桃,《本草拾遗》中评价其“食之令人肥健”。《本草纲目》中描述核桃味甘性温,入肾、肺经,具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的作用。而在国际市场上,核桃和扁桃仁、榛子、腰果一起并称为世界四大干果,营养价值较高。核桃仁质润且滋补,适于老年体虚、病后津亏所致的大便秘结,头晕耳鸣等人群食用。而正常人群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进食核桃,比如在吃早餐时把核桃仁撒在粥、麦片或酸奶里;在平时炒菜或烹饪肉类菜肴时,适当加一点碎核桃当配料;或者把它当成下午茶和加班时的点心食用都是可以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因为痰火积热、阴虚火旺而导致的咳喘、泄泻便溏的人群,不太适合进食核桃,如果要吃,请在中医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搭配其他食物后进食。

编辑:郑琳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

收藏此页】 【打印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