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过去还是现在,作为我国最重要节日之一的春节,“回家过年”无疑是每位游子不变的心声。因此,从广义来说,从春节出现那时起,春运现象就存在了。
我国的古代,由于受自然、政策以及礼俗等因素的限制,人口流动的数量并不大,春运主体也以公务人士和商人为主,最大的难题便是交通了,因此古代的春运距离不会太远。为解决这一难题,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忘修路。从殷商时代开始,朝廷就十分重视道路交通的建设,到了秦代,中国的陆路交通水平突飞猛进,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全国性公路网,这给“春运”提供了便捷。从《汉书》记载来看,秦国的国道“驰道”相当于现代的高速公路,在当时算得上是世界第一。除了驰道,秦时还有轨路,那可是当时的高铁,当然,轨道是用硬木做的,下面垫了枕木,除了工程材料之外,与现代铁路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在古代春运也有“大巴”,就是畜力车,那可是长途运输的主力,和现代的长途大巴一样重要。畜力车分为多个种类:什么轏(zhàn)车、辎(zī)车、安车、輼(温)车等等,其中比较高级就是安车了,相当于现代高级小轿车;而普通人,一般能坐个最轻便简单的轏(zhàn)车回家就很不错了;更多的人只能靠两条腿或牲畜代步,来实现“回家过年”的心愿。由于道路建设落后、交通工具简单,许多古人依然无法回家过年,即便到了交通相对发达的隋唐时期,“回家难”现象也无法改变。为了解决一些远在他乡的公务人员的回家过年难题,古代官府也会尽量不在快过年的时候安排外出公务。而商人们也会早早动身起程上路,避免延误。
不论古代还是现在,和家人们团聚欢度春节都是我们心中的夙愿,提醒准备或者正在往家赶的游子,要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如果遇上大雪、低温天气,别忘了保暖,最后祝愿所有的游子都能顺利的回家过年!
编辑:曹钰佳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