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抗寒能力下降,双下肢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易受影响,血液供应会有所减少,再加上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调节能力降低,容易感觉发冷甚至出现各种不适感。一旦气温降得过低,皮肤血管收缩,导致血液循环更差,原本会被血液带走的炎症因子会在关节局部聚集,还会产生疼痛。下肢一旦出现不适,往往就给人带来诸多不便,活动会受到很大影响。
凉凉是最常见的表现,一是自己觉得冷,摸着也凉,多是因为血管收缩造成;二是气温正常,但自己还是觉得腿凉,多与老寒腿、骨质增生、腰椎病变、血管病变有关,双腿尤其是—侧腿发凉往往和血管神经病变有关。
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1、注意保暖
每个人的皮肤对冷热的敏感程度不同,当气温低于16℃时,白天可以加厚衣裤,局部可以戴松紧适宜的护膝,晚上可以用棉花和棉布做一截厚长裤筒,穿在膝关节处。
2、合理饮食
抗寒能力还与饮食结构有关,多摄富含热量的食物,增加牛肉、羊肉等产热多的高蛋白摄入量,抗寒能力也会提高。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以及海带、鱼虾、牡蛎等含碘丰富的食物,也可提高御寒能力。多补充维生素E,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能扩张末梢血管;多吃坚果、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可促进血液循环。
3、适当锻炼
冬季也要坚持锻炼,有利于提高抵抗力,锻炼方式应根据自身的承受能力进行选择,膝关节已出现病变,要选择不负重型的锻炼,如扶着树、桌子、墙,两条腿轮流踢十几分钟。要勤做腿部保护动作,如将双手搓热后,放在双腿两侧做按摩,或做些抱膝、伸膝等暖膝动作,每条腿按摩10~20遍,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编辑:聂沛彬
查天气
关注“广西天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