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天气预报 北京 上海 广州 武汉 重庆 西安 福州 杭州
中国天气网>广西 > 广西首页 > 生活健身 > 生活天气

过年吃上火了怎么办

【字体:   2015-02-23 11:45:51   来源: 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过年期间,不少朋友要常常参加各种聚会、酒席,大鱼大肉吃得多了,很容易导致上火。那么怎样才能缓解上火症状呢?小编整理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多吃萝卜白菜巧降火

过年吃上火了怎么办

防上火,大白菜和白萝卜是最能去火的好食物。大白菜味甘性平,可除烦解渴、清热解毒,对一些肺热咳嗽、便秘者是非常有效。而民间把萝卜称为“小人参”,这可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哦。萝卜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是预防上火的好手。对已经气郁上火甚至生痰的人来说,萝卜有很好的清热消痰作用。如果要比拼“降火”能力的话,青萝卜是最佳,红皮白心者次之。

喝甘蔗汁缓解咳嗽

过年吃上火了怎么办

甘蔗清热润燥,是冬季祛火的食疗佳品,对于缓解冬燥引起的咳嗽效果非常好。宴席上大家常常要配喝饮料,不如来试试甘蔗汁。特别是老人牙口不好、孩子的牙齿还未发育完全,适当喝点甘蔗汁不错。对于正常成年人,直接啃着吃也是不错的选择,这样更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且因为甘蔗纤维较多,反复咀嚼,还能清除留在口腔及牙缝中的一些垢污,清洁牙齿,而且也是对牙齿和口腔肌肉的一种锻炼。另外,由于甘蔗富含蔗糖,血糖高或患有糖尿病的人尽量少吃。

五汁饮清热祛燥

过年吃上火了怎么办

除了单独榨汁,甘蔗和其他食材一起榨汁更是一道清热的佳饮。对于消灭冬燥引起的上火,中医里有一个非常好的食疗方法,即“五汁饮”,就是将甘蔗和其他有清热生津作用的的四种食材:荸荠、梨、芦根、麦冬分别榨成汁再兑到一起饮用。
芦根、麦冬用新鲜的最好,如果没有新鲜的,可去中药店买些干品。但如果用干品,需要将芦根、麦冬先放到锅里煮沸,直至锅内的水相对较少时再兑到分别榨好的荸荠汁、甘蔗汁以及梨汁里面。
需要注意,荸荠、甘蔗和梨在榨汁时都要将外皮去掉,尤其是荸荠,其紫黑色的表皮上可能会附着肉眼看不见的姜片虫,榨汁前一定要去皮清洗,上面的小眼也要处理干净。另外,甘蔗也可以用藕替代。
由于“五汁饮”清热生津的效果很好,冬季上火不适,适当喝些很好,尤其是阴虚火旺、口干舌燥、咽燥的人饮用最好,但是注意,如果有脾胃虚寒、手脚冰凉等症状,就不太适合了,最好少喝或不喝。

胃火旺盛按“内庭穴”

过年吃上火了怎么办

饕餮美食以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牙龈肿痛、口臭等症状。其实这都是胃火旺盛惹的祸。每天经常按一下位于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的内庭穴,对清胃热、化积滞具有很好的作用。也可以到中药房里买点竹叶来泡茶喝,每次泡3~5克就可以了,对缓解胃火有很大的作用。每天生吃青、白萝卜,对缓解便秘有很好的效果,大便通了,胃火自然就消了。

清肺火常吃百合

过年吃上火了怎么办

百合具有很好的清热去火、润肺止咳作用,肺火旺的人可以每天多吃点。吃法有很多,百合粥、清蒸百合、西芹百合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血糖正常的人还可以加点冰糖,润肺效果更好。

清热解毒菊花茶

过年吃上火了怎么办

菊花气味清香、凉爽舒适,味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现在市面上的菊花有黄、白菊两种,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可防治风热感冒;平肝、清肝明目宜用白菊花,可用于头痛眩晕等症状。

泡菊花茶时,每次6克,制作方法是菊花放入茶杯中,用开水冲泡、温浸10~15分钟后即可。

但是,菊花茶性质偏寒凉,脾胃虚寒者(吃凉东西就胃疼)和阳虚体质者(平时怕冷)不宜多饮。此外,菊花茶不要买太多,一次买100克就足够了。喝完再买,免得因为保存不善,使花香渐淡。(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谢晓琳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广西站”。
收藏此页】 【打印

专家聊天气 更多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大寒阴冷且多雨雾 广西大部阴雨中迎新年

未来七天,包括春节期间(1月21-27日),我区以阴冷天气为主,初一、初二受中等偏强冷空气影响,阴冷有小雨,各地气温下降4~6℃局地8℃以上,初三、初四天气转好,部分地区可见阳光,初五、初六有雨雾天气。

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热线
拨打400-6000-121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2121或9612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手机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