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 近日,玉林市福绵区新桥镇上垌村不断有政府官员和媒体记者到访。因为村中4月10日以来接连出现数个地陷深坑,引发部分村民的房屋下沉和开裂。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裂缝还在变大,填进坑里的上百车石土也在流失。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地陷发生?如何避免这场地质灾害给村民带来的伤害?4月29日,南国早报记者走进这个村镇寻找答案
持续地陷
“轰”的一声,上垌村的地陷从4月10日开始陆续发生。10~14日,上垌村先后出现6个塌陷坑。谢朝良说,接到村民求助后,镇政府在地陷区域拉设了危险警示标识,并筹集2万元,组织上百车土石倒进塌陷处。不料这些陷坑就像一个个吸水的漏斗,倒入的土石慢慢地“流走”了,只有一个坑被成功填实。
4月28日,上垌村又发生一次地陷。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判断,上垌村地陷是因为地下抽水降漏漏斗形成。
玉林市国土局环境监测科姚康华科长告诉记者,玉林市处于岩溶地质区,地陷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出现旱情时。上垌村一带2011年就曾发生过地陷,至今已经有13处明显的坍塌坑。近期当地干旱少雨,造成深井抽水影响范围、深度明显加大。春耕以来,村民抽水灌溉,又使洞顶土地吸水软化、自重加大,在重力的作用下,易发生塌陷。
遭遇大旱
阳光灿烂,上垌村村委会副主任周广南蹲在稻田里一筹莫展。秧苗已有一掌长,绿中却带着枯萎的黄色。“即使现在有水灌溉,它们也活不成了”,周广南惋惜地说,村里的早稻估计七成要绝收。
据介绍,上垌村所在的新桥镇境内没有地面河,上垌村的水利设施也年久失修。一个月前,村民们播种新一季秧苗时,出现了缺水灌溉的情况,于是有人开始抽地下水灌溉。
半个月前,村民发现家中水井的水变少了——地下水位下降的反应。此后,自来水也变成了“限供”,村民每天上下午接一小时自来水用于烧饭和洗漱。采访中,记者见该村极少数稻田里有水。周广南表示,大量用地下水灌溉的是附近村民。
玉林地质环境监测站调查发现,上垌村一带分布有密集的深井钻孔开采地下水,附近五金村、金鸡村都取地下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连日来村民一直连续24小时抽水灌溉,日开采量总约5000立方米,地下开采强度达1万立方米。
该监测站在近日出具的调查简报中写道,“过度开采地下水在谷底中已经形成了抽水降落漏斗,漏斗区内的民井基本已被疏干,最大水位降深达30米”,“4月15日上午8时井群全部停止抽水,当日下午5时,村民屋前的自用深井水位仍低于正常水位约8米,以此估计,整个上垌村都处于抽水降漏漏斗范围内”。
编辑:郭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