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民俗文化资源以多姿多彩而闻名,如壮族在发展过程形成的生动活跃、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抛绣球""贺新人"""腌酸肉""生血菜""鱼生";传统节日"三月三""霜降节""中元节""冬至节";集会活动歌圩、歌会;民族歌舞姐妹送嫁歌、对歌、板鞋舞;民族杂耍打陀螺、跳竹杠、;民族服饰上甲短衣、三联飘巾黑衣、哈尼角巾等,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均有较大吸引力。大新县的壮族歌圩也是远近有名,主要包括:
(一)宝圩乡的上甲"侬垌"歌会。(农历四月十七、二十一、二十七)
(二)宝圩乡宝圩街"陇宁"歌圩(农历二月十九)
(三)下雷镇"霜降"歌圩(农历九月霜降期间)
(四)硕龙镇硕龙街"弄匡"歌圩(农历三月十五日)
(五)桃城镇"元宵"歌圩
(六)龙门"三联"歌会(农历3月26)
近年来,大新县注重传承保护千百年来大新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孕育出的独具壮族特色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如今壮族服饰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白巾黑衣"、"短衣长裙"、"哈尼角巾"和"蓝衣盘头"等民族特色,五色糯米饭、粽粑、鱼生等民俗生活绚丽多彩。充满浓郁稻作文化气息的宝圩板价屯,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壮族古老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近年来每年都吸引上万名慕名前来观光的专家学者和海内外游客。大新县的民族节日比较多,几乎每月一节。地方特色民族节日有:土地公节(农历二月初二)、扫墓节(农历三月初三)、牛魂节(农历六月初六)、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霜降节。大新县歌圩和歌会,始自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它是壮族人民饶有风趣的一种传统风俗,历来盛行。至今大新县壮族人民还传承流唱着与众不同的"上下句高腔山歌"和"引子山歌"等。高腔山歌作为一种优秀民间艺术形式,曾在1990年到北京中南海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表演及在第二、第三届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中演出,充分展示了壮乡尤其是大新县浓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底蕴。
大新的壮族人民从过去到现在,无论是在田间地头、在节庆日、或结婚宴席间,都会用其独特的山歌文化来表现形式来舒发情感和内心世界,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文化保护措施下,大新县拥有为数不少的品牌节庆活动,如:桃城的"元宵节"、下雷的"霜降节"、宝圩的"二一九歌圩节"、硕龙的"三一五建街节"等。大新县各乡镇都有定期或不定期的传统节日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山歌活动,参加人数少的三五百人,多的五六千人,在歌圩期间除了对歌,还有"抛绣球"、"射鸡"、"板凳龙"、"打陀螺"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