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将大米比喻为“白金”,但受制于生产技术、加工水平和能力,目前仅少量出口欧洲。
2010年,中柬两国签署了关于柬大米输华的检验检疫议定书,使柬大米直接出口中国。目前,已有多家中国企业来柬考察,探讨大米贸易和投资机会。可以预见,大米将成为中柬两国经贸合作的新增长点。
柬大米产量和贸易量增长迅速
2010年,柬埔寨稻谷种植面积279万公顷,产量824万吨。由于水利设施缺乏,一年只种植两季稻谷,一季水稻,一季旱稻,平均产量2.97吨/公顷。除去国内粮食需求,剩余390万吨稻谷可供出口,相当于250万吨大米。全国24个省均种植稻谷,主产区分布在菠萝勉省、马德望省、卜迭棉芷省、茶胶省、磅通省等。
柬全国有近3万家碾米厂,绝大部分规模较小,加工能力和技术落后,真正能够加工符合国际标准的碾米厂不足10家。由于加工能力不足、收购稻谷资金缺乏,大量稻谷均被泰国、越南米商低价收购,在本国加工成泰国、越南香米出口至其他国家。
2009年柬大米出口仅为1.3万吨,2010年增至4.5万吨,2011年上半年出口8万吨,同比增长369%。主要出口目的地为欧洲,占出口总额的90%以上;其次为部分亚洲国家,其中对马来西亚出口占6.5%。对非洲和美国也有少量出口,主要大米出口商也是主要的碾米厂商。
大米产业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
柬埔寨全国可耕地面积约670万公顷,目前实际耕种面积约355万公顷。随着柬政府、外资以及私人领域加大投入,农田水利系统逐步完善,高产稻种和现代耕种技术不断推广,柬稻谷产量至少将翻一番,大米出口量也将随之大幅提高,发展潜力巨大。但与此同时,柬农业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由于水利灌溉系统匮乏,旱季稻谷种植面积仅相当于雨季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土地只能种植一季稻,土地利用率很低。
农业耕种技术和设备落后,稻谷单产量较低。由于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农业投入有限,稻谷生产和加工未形成规模效应。现有碾米厂设备老旧,碎米率高,难以加工符合国际标准的大米供应出口。稻谷收购资金缺乏,难以同泰国、越南米商竞争。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不完备,运输及电力成本高,制约了柬大米加工和出口步伐。此外,柬大米卫生检疫检验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大米出口潜能。
政府积极推动柬成为主要大米出口国
柬政府一直将农业作为“四角战略”中的优先发展领域,大米被视为农业发展的龙头产业。
2010年8月,柬政府颁布《促进稻谷生产和大米出口政策》,积极推动柬成为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力争实现2015年出口100万吨大米的目标。政府鼓励使用高产稻种和现代耕种技术,加大对稻谷种植、加工和大米出口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私人领域参与稻谷加工和大米出口,强化农社组织和碾米厂商公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制定大米分级、质量标准和卫生检疫认证体系等。此外,政府要求工矿能源部属下的柬埔寨标准局同农林渔业部和商业部合作,共同制订大米分级和标准,成立一站式大米出口服务中心;由商业部和农林渔业部成立“大米市场信息中心”,提供国际大米市场的研究和资讯报告;由商业部和外交部制订海外市场开拓计划,通过双边关系敲开潜在大米进口国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