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 >广东 > 首页 > 首页新闻

气象“工匠”为港珠澳大桥保驾护航

【字体:   2018-10-26 17:28:32   来源: 中国天气网广东站  

被称为“世界奇迹”的港珠澳大桥24日通车,首日迎入出境旅客2.8万人次。

  01_副本.jpg10月24日,大巴车经过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附近。当天,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中新社记者张炜/摄

在伶仃洋建造跨海大桥,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粤港澳大桥的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而伶仃洋复杂的气候条件,更让这一“世纪工程”难上加难。“12年来,粤港澳珠气象部门携手合作,在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开通等全过程提供气象智慧,倾注大量的心血,也一步步见证了大桥的建成。” 广东省防灾减灾技术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黄浩辉25日对记者表示。

早出晚归 历经四年完成气候可行性论证

据珠海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警信息部部长涂建文介绍,港珠澳大桥地处伶仃洋海域,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每年遭受3-4个台风影响,年均暴雨近11场、雷暴天气62天,在全国属于强雷区。

在这个全球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域能建跨海大桥吗? 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局了解到,早在2007年,该局受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的委托,承担了港珠澳大桥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工作。

  1.可行性论证:2007年3月29日,安装仪器的工作,地点在三角岛(A塔位置)和九州岛(B塔位置)_副本.jpg2007年3月29日,为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行安装仪器的工作,地点在三角岛(A塔位置)和九州岛(B塔位置)

“一定要把气候可行性论证拿出来,大桥才可以开工。”广东省防灾减灾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植石群对当时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给他们下达的命令记忆犹新,据植石群介绍,当时,以宋丽莉首席为首的气象专家租了渔船,早出晚归赶赴珠江口各无人岛上勘察选址,勘察小组后来在三角岛、九州岛、澳门友谊大桥等地分别建设了自动气象,安装三维超声测风仪和常规测风仪开展观测。

  在施工现场安装了5要素(风力、风向、温度、相对湿度和雨量)的可移动自动气象站,可根据07标段的施工区域变化,移动自动气象站,准确反映施工区域的天气实况,同时将气象要素的实时数据通过手机APP和专业网站展示07标段用户。_副本.jpg
在施工现场安装了5要素(风力、风向、温度、相对湿度和雨量)的可移动自动气象站,可根据07标段的施工区域变化,移动自动气象站,准确反映施工区域的天气实况,同时将气象要素的实时数据通过手机APP和专业网站展示07标段用户。

黄浩辉对此深有感触:“当时没有桥,每月至少一次坐船去各岛采集数据,查看仪器是否正常,遇上风浪较大的时候,船颠簸得厉害,人就头晕反胃,极不舒服。”

克服种种困难,四年的现场观测取得了完整、可靠的观测资料,勘察小组形成《港珠澳大桥桥位气象观测及风参数专题研究报告》,该报告经专家审议通过,为港珠澳大桥的设计、施工、营运提供了必要的气象基础资料和初步设计依据。

昼夜坚守,气象“工匠”给施工方带来安全感

“连工人们的汗水都不能滴落在大桥表面,更别说下雨了。”2015年,港珠澳大桥的施工进入了桥面沥青的铺设阶段,港珠澳大桥桥梁铺设工程CB07标段安全责任人程凯表示,港珠澳大桥沥青铺设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道路表面干燥,否则就会造成沥青与桥面的剥离,一旦下雨,现场的施工材料及刚完成的工作都要废弃掉,会给施工方带来巨大的损失。

由于施工现场的气温、风、相对湿度等都需要精确的实时情况,周边的气象自动站不能满足大桥施工的需求,涂建文所在的气象服务团队为港珠澳大桥“量身定制”了一个可移动的自动气象站,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该气象服务站跟进到位,准确反映施工区域的天气实况,让气象服务团队的预报服务更精准。

  9月15日,珠海市气象局3名技术人员冒着高温前往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站维修气象自动站,蓝天白云下,他们上楼顶,爬高塔,加固螺丝,调正仪器偏差,为狂风暴雨肆虐时仍能收到完整无误的数据而努力。_副本.jpg2018年9月15日,珠海市气象局3名技术人员冒着高温前往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站维修气象自动站,蓝天白云下,他们上楼顶,爬高塔,加固螺丝,调正仪器偏差,为狂风暴雨肆虐时仍能收到完整无误的数据而努力。

涂建文表示,施工队伍每天6时开工,气象服务团队4时就开始向港珠澳大桥施工方提供精确的天气预报,每三小时一报,确保大桥施工始终处于良好的天气情况下,避免施工材料及已施工路段因天气原因受损;2016年初,施工队伍三班倒追赶施工进度时,气象服务团队每天24小时值班,为施工队伍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7月10日0时45分,气象服务团队值班人员从雷达回波图发现,一块强降雨云团正从深圳进入珠江口,逐渐向大桥区域靠近,将于1时左右影响港珠澳大桥所在区域。该值班人员当机立断通知程凯做好桥上人员的撤离工作。

程凯回忆当时情景时表示,在接到值班人员电话后,他立刻上桥接人,在返回途中,大桥上就电闪雷鸣,风也越来越大,还好他们有惊无险回到了项目部。

港珠澳大桥上的自动气象站显示,当时大桥上的阵风已经达到了12级,如果人员没有及时撤离,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气象局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安全感。”程凯如是说。

大桥即将通车,广东省局高度重视港珠澳大桥开通气象保障服务工作。自10月16日以来,广东省气象局积极与中央气象台会商,并每天组织珠海、深圳等市局专家研判珠澳大桥区域天气,精心制作港珠澳大桥开通和相关城市的逐日预报、逐三小时精细预报,及时通过传真、短信等方式将预报结论报送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开通仪式和正式通车顺利开展。珠海等市气象局提前进行滚动分区发布精细预报,早晚提供决策服务短信。在做好决策服务的同时,通过微信、微博、以及社会媒体滚动发布最新天气预报、实况资料,为广大公众通行港珠澳大桥和观光旅游提供气象服务。此外,广东还启动雷达等监测设备,加密观测,加强短临天气监测预警。港珠澳大桥通车首日迎入出境旅客2.8万人次,精准预报为口岸安全顺畅提供优质服务。

  首席会商_副本.jpg首席会商中

为大桥建设、通行提供“精耕细作”气象服务的背后是监测和预报技术提供的支撑。三地气象部门在港珠澳大桥上下游的海岛共建成六要素自动气象站11个,在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和珠澳口岸人工岛分别建设六要素自动气象站,监测数据也实现了港珠澳三地气象部门间的实时交换,此外,港珠澳三地气象部门使用的港珠澳大桥气象信息共享平台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智能网格预报技术也为港珠澳大桥周边区域的降水、大风、气温尤其是强对流天气的精细化监测预报,发挥了重要作用。

  珠江口外海之三角岛-建塔现场踏勘2_副本.jpg
珠江口外海之三角岛-建塔现场踏勘2

三地携手 为大桥安全通行保驾护航

“珠海这边有雷雨大风,要不要封桥?”、“大桥靠近香港段有浓雾,应不应限速?”由于港珠澳大桥所在的珠江口海域气候条件复杂,灾害性天气频发,大桥连通的港珠澳三地在气象预警的体系和标准上也有不同,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大桥的运行需要三地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的协同。

  11.专家论证会_副本.jpg气象专家论证会

港珠澳三地气象部门于2013年共同成立了“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工作组”,该工作组针对大桥运营过程中需要的天气监测设备的布设问题,向港珠澳大桥建设方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气象监测设备的建设与大桥的建设同步开展;此外,工作组还针对大桥运行期间,在大风和低能见度等恶劣天气下如何开展三地的预报预警和大桥运行管制之间的协同问题,向港珠澳大桥管理部门提交了《港珠澳大桥气象保障建议书》。

  2013年4月,三方气象部门成立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工作组,促进珠港澳更紧密合作。工作组成立以来,定期召开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工作会议,共同商讨、研究大桥气象监测、气象灾害应对措施等问题,并就大桥气象服务事宜与港珠澳大桥管理局、_副本.jpg2013年4月,三方气象部门成立港珠澳大桥气象服务工作组,促进珠港澳更紧密合作。

詹棠表示,粤港澳三地的气象标准不同,比如广东用预警信号颜色来对台风影响进行分级,而港澳两地是用风球制度,粤港澳专家在经过多次磋商后形成的《港珠澳大桥气象保障建议书》被港珠澳三地的大桥运营相关应急预案均采纳。目前,珠海市政府已印发《港珠澳大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14年以来,广东省气象局对珠港澳三地气象部门合作给予大力支持,多次出席座谈、到现场调研指导,研讨探测数据传输、及信息共享平台、港珠澳三方恶劣天气的信息通报制度、大桥应急服务的联络及会商协调机制等,推动应对恶劣天气、气象探测数据共享等工作落实到位。

  2014年广东省气象局和珠海市政府座谈珠海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保障港珠澳大桥_副本.jpg2014年广东省气象局和珠海市政府座谈珠海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保障港珠澳大桥

今年3月以来,港珠澳三地气象部门围绕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行气象服务需求开展专题调研,共召开了3次协调会,有力推动气象探测数据传输、气象共享平台开发和运用、人工岛增设气象探测仪器等工作在大桥开通前得到完成。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开通,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智慧,集聚的是三地的力量,展示的也是新时代气象人的风采。


编辑: 刘丽影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气象服务

天气短信

定时定点的“贴身小秘书”。发送短信11到10620121,即可开通服务,2元/月。

天气微信

提供用户所在位置的精细化天气实况、预警、预报,可查询全国各地天气。

气象微博

提供最新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跟踪发布灾害天气最新动态。

12121电话

提供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和气象科普信息,提供“巨灾报平安”服务功能。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广东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