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竞蒙:原世界气象组织主席
邹竞蒙是第一个在联合国组成机构中担任主席的中国人,曾先后任世界气象组织副主席、主席。
邹竞蒙同志于1983年第九次大会上当选为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副主席,1987年第十次大会当选为该组织主席,1991年第十一次大会连任该组织主席,成为当时在联合国专门机构中唯一担任这一高级职务的中国人。
1987年4月27日至6月8日,以国家气象局局长邹竞蒙为团长、副局长骆继宾为副团长的中国气象代表团出席了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第10次大会。5月19日,邹竞蒙作为世界气象组织主席唯一候选人,当选为世界气象组织主席。这是中国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中第一次担任主席职务。6月1日至5日,邹竞蒙以世界气象组织主席的身份主持召开了执行理事会第39届会议。
邹竞蒙当选后向大会表示,他将竭尽全力贯彻大会的决议,促进各方友好合作,使气象工作更好地为各国人民的福利和人类的进步服务。中国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常驻代表钱嘉东大使也在大会上作了讲话。他代表中国政府对支持邹竞蒙当选的各国代表团表示感谢,并指出这不仅是邹竞蒙本人的荣誉,也反映了大会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信任和友好情意。
在中国气象局原局长邹竞蒙诞辰八十周年。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日前致信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缅怀这位曾于1983-1987年和1987-1995年先后出色担任过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副主席和主席职务的杰出同事。
雅罗在信中说,无论是在担任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副主席和主席之前,还是任职期间及卸任之后,邹竞蒙都积极投身于世界气象组织的工作,全身心地致力于国际合作。在二十多年里,实际上直至去世之前,他都一直以极大的热情致力于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气象和水文领域的差距。他努力发展中国的卫星通信、新一代天气雷达以及在员工能力建设方面的远见卓识,令人记忆犹新。他付出的努力对中国气象卫星计划的实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雅罗特别指出,在邹竞蒙担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期间,世界气象组织通过了决议,决定发起和共同建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年年底,该委员会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邹竞蒙简介:
邹竞蒙1929年生于上海。1956~1961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气象系学习,后在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课程。1973年起先后任中央气象局负责人、国家气象局局长、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世界气象组织执理事会成员、世界气象组织主席、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
邹竞蒙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致力于气象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担任局领导以后,坚持气象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改革。开放,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新的气象服务领域,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