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定义】
当空气中有凝结核时,饱和空气如有冷却或水汽增加,便会发生凝结。凝结的水滴使入射的光线被削弱,原来纯净透明的空气渐渐呈现乳白色,能见度下降,称为轻雾。当水平能见度继续降低到1千米以内时,就称为雾。
【雾的形成条件】
雾和云都是由浮游在空中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只是雾生成在近地面层大气中,而云生成在较高层而已。雾既然是水气凝结物,因此应从造成水汽凝结的条件中寻找它的成因。大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由于地表水体的蒸发,增加了大气中的水汽;另一是由于空气自身的冷却。对于雾来说冷却更重要。另外,过大的风速和强烈的扰动不利于雾的生成。因此,凡是在有利于空气低层冷却的地区,如果水汽充分,风力微弱,大气层结稳定,并有大量的凝结核存在,便最容易生成雾。一般在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形成雾的机会更多,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凝结核存在。
陆地或海上大雾是造成恶劣能见度的主要原因。大雾给车辆、船舶、火车、飞机运行带来困难。据统计,高速公路上因雾等恶劣天气造成的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约占总事故的四分之一。
【直击8次大雾】
1979年1月31日,载有4220吨电石的希腊籍“阿里比奥”轮在珠江口牛头角因雾搁礁爆炸。死亡、失踪21人。
1987年4月23日,徐闻县“徐新79号”船在海口港外因雾大,被一不知名货轮撞沉,失踪3人。
1993年2月5日,“新会01066”渔船在21o11’N、113 o11’E处因雾与新加坡“HONG HWA”轮碰撞而沉没,失踪4人。
1994年1月31日,“三行2002”轮在南澳岛附近因大雾影响碰沉“南澳31063”渔船,失踪3人。
2000年3月16日,琼州海峡大雾弥漫,350吨位的“临海306”轮与600吨位的“银海8号”外罗门航道附近水域相撞,载有118吨化肥的“银海8号”沉没。
2004年2月中旬,西江流域、西南部和粤北等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广佛高速公路18日发生长达16公里的大塞车。
2005年1月26日,海面有大雾,载有900多吨轻柴油的武汉籍“明辉8”油船在汕头南澳岛以东13海里处与福建籍“闽海102”船发生碰撞后沉没,船上3人死亡、1人失踪。沉船造成海面轻微污染。
2007年3月9日,珠江口和粤西出现大雾天气。广惠高速公路因汽车追尾,造成2人死亡、48人受伤。
雾霾图
【京珠高速大雾现场】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的浓雾(1999.1.12)
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无雾时的对照(1999.1.15)
【广州市区“霾”现象】
广州2003年11月2日上午有霾时的照片(远景是白云山)
广州2003年11月3日上午无霾时的照片(远景是白云山)
2006年10月27日03:35(北京时)TERRA珠江三角洲地区霾监测图像(0.5KM分辨率)
【大雾带来的危害】
浓雾不像风雨雷电那样惊心动魄,而是以“温柔杀手”的形式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和危害。大雾天气对交通影响很大,飞机不能起飞和着陆,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湖面和海面航行的船舶等都因雾天能见度差引起交通事故;另外,雾气中含有一些污染物,呼吸后对人体健康也不利;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表现在连续数天大雾,农作物缺乏光照,影响作物生长和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诸如此类的事故及危害,源于大雾天气引发的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