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不是保险箱!小编搜集了关于冰箱被忽视的9个细节,你中招了吗?
又到“群蚊乱舞”的时候了,关于小蚊子的11大秘密,一一为你解开。
“世博就像一场大考,通过气象部门的不懈努力,我们有信心向公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坦言,和前期的忐忑相比,在得到公众和媒体的良好反馈后,心情轻松了许多,气象部门有信心同时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和世界气象馆参展的两项重要工作。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
提供最完美的气象服务保障
记者:上海世博会气象部门既需要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又有世界气象馆参展工作,怎样做到两项工作并重?如何真正实现“参展有服务,服务中有展示”的理念?
许小峰:气象部门最初参与上海世博会的相关工作时,便充分考虑了气象服务保障与参展工作并重。你可以看到,在世界气象馆内设计了一个先进的世博气象台。这个气象台的设施很先进,采用了现代化技术,与上海中心气象台和中央气象台保持信息畅通和共享,可以随时掌握园区的天气变化并作出天气预报。我们在世界气象馆建设的同时,就已经将气象监测、气象预报、气象服务融入其中,形成一体。此外,在气象馆参展的内容中也充分体现了气象服务的理念,让观众通过参观,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气象的常识和气象事业的方方面面。
记者:气象部门有过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气象服务保障经验。和以往相比,上海世博气象服务存在着哪些不同,又面临着哪些难点与挑战?除了经验的继承方面,我们又承接了哪些以往气象服务保障上的技术成果?
许小峰:和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的气象服务保障相比,上海世博会持续的时间较长,要经历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季节转换,天气形势复杂多变,需要气象部门提供更精细化的全方位气象服务,特别是涉及到多种类型气象灾害的天气预警服务,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世博会召开期间,上海正值汛期且多发局地强对流天气,新建的青浦多普勒天气雷达与已运行十多年的南汇雷达互为补充,将对生成于上海以西太湖流域与东海上的中小尺度气旋和强对流天气开展有效的监测,大大提升对灾害性天气的早发现预警能力。此外,包括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在内的华东地区的气象信息资料共享也更为充分。气象卫星、风廓线雷达等先进探测手段也都被用来助阵世博气象服务。这些技术手段和成果,都借鉴了北京奥运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成功气象服务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
世界气象馆面向民生、面向大众、面向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记者:如果让您作为世界气象馆的推荐者,您最想向公众展示气象馆中哪些内容和环节?在与2030年未来气象事业相比,您认为现在和未来气象服务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
许小峰:各个环节都属于世界气象馆一体化设计的一部分。作为一名气象工作者,气候变化长廊、4D影院、小球大世界、气象人精神长廊和世博气象台这些环节,我都很喜欢。至于公众,可能会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年龄段的差异而对不同环节产生不同程度的兴趣。世界气象馆设计体现了面向民生、面向大众、面向科技、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念,将会带给广大参观者许多全新的感受。
在气象馆中的部分展示中涉及到了2030年的未来气象业务,我们希望通过20年的努力,使气象业务和服务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准。不但在科技手段上要不断创新发展,在气象服务的理念上也会有新的变化,也包括对气象服务产品的需求方面,会有更广泛的拓展。先进的科技对于气象业务服务的支撑十分重要,但是,随着气象预报准确率的提高,产品的多样化、精细化程度和实效的改进,还应有更多的考虑,广大用户如何及时有效地获取到这些产品,如何真正理解产品对他们生活工作的影响,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何满足对气象服务产品不断产生新的更广泛的需求,对未来的气象业务显然是一个挑战。
这将成为气象事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推动力
记者:怎样理解上海世博带给气象部门的这次机遇?气象服务保障和气象馆参展工作,将会对气象事业产生哪些重要意义?
许小峰:世界气象馆参展世博会和上海世博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可以看做是对气象事业发展的一个助推力。
当公众每天从媒体上获取气象信息时,其实他们对其背后的科技含量和工作者的付出是不够了解的。到世界气象馆来参观、体验会促进公众对气象预报工作、气象科技的内涵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和感受。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也将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加深对气象服务理念的认识。气象工作者并不应该只是单纯提供预报产品,应该制作更加人性化的服务产品,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使气象业务的发展真正产生应有的效益。只有用户能够及时得到有用的服务产品,对产品有清晰的理解,并有效地利用这些气象信息指导生活和工作,气象工作才能真正体出其应有的价值。我相信,通过世博参展和为上海世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气象服务,必将推动气象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然,无论是世博气象馆还是世博气象服务,对其作用不能过于夸大,气象事业的发展还有更广阔的领域,气象知识的普及也还将通过更多的方式和途径。
记者:在经过试运营后,您认为世界气象馆在正式开馆后,还需要哪些地方需要提升?
许小峰:在经过几天的试运营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正在逐步改进。比如解说词如何更加清晰、简明、通俗,便于公众更好地理解气象知识;在展馆内容介绍和标注时,如何更全面地考虑国内国外参观者的语言和理解水平;当参观者较多的时候,如何掌握参观环节的时间和流程等等。下一步,我们会着重考虑这些细节,为公众提供更为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
在采访的最后,许小峰表示,那些奋战在世博气象服务保障一线和参与世博气象馆参展服务的气象工作者做出了很大努力,非常辛苦,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慰问,也相信他们的付出一定能得到满意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