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曝水利困局

2011-06-01 15:23:02 来源: 中国天气网
字体

大旱曝水利困局
5月24日,湖北洪湖渔民家的渔船搁浅在湖底,人员只能乘坐小木船通过挖出的水沟拉绳进出。
新华社

重排轻储

“在长江流域,长期以来都是重防汛轻抗旱。”长江防总专家王井泉曾对媒体这样表示。据其介绍,在沿江各省份,防汛是头等大事。有限的水利建设资金,必然向防汛建设倾斜。如果大规模建设抗旱设施,会在多年内造成闲置。有限的资源被分流,甚至会影响正常防汛建设。他表示,此后进行抗旱,仍将以应急形式为主。通过整险加固水库、改造塘堰、河道清淤、整修渠道等手段,可大大提高各省份抗旱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看法则有些不同,认为“重排轻储”的治水思路必须要改变。他介绍,目前我国由于整体的农田水利设施大都带病作业,各地相关部门怕这些病坝、病河出事,基本上都把心思放在了“排水”上。如湖北、江西等地正常年份由于雨水偏多,过去的治水思路主要集中在排涝,即把有限的资金主要用在了如何在下雨时赶紧把水排走,不要形成洪涝。这种治水思路对付雨水多时很有效,但却相对忽视了雨水季节平衡问题。如果在雨季时把雨水都排放走,万一出现几个月不下雨,就会形成严重的干旱局面。

郑风田建议,治水思路应该从过去的“重排轻储”过渡到“排储结合”。尤其是我国南部降雨量丰富的地区,目前的“储水”意识相当淡薄,应该建立起“排储结合”的均衡治水思想。

借鉴北方抗旱经验

大旱之年亦是大考之时。长江防总专家王井泉表示,通过整险加固水库、改造塘堰、河道清淤、整修渠道等手段,可大大提高各省份抗旱能力。而在抗击大旱时,也将更多借鉴北方抗旱经验。而北方在抗旱技术、设备等方面准备充分,必要时也将给长江流域更多支持。

舟山虾峙水库干涸见底,自来水厂用于取水的管道已高于水面,无法取水。新华社发
浙江舟山虾峙水库干涸见底,自来水厂用于取水的管道已高于水面,无法取水。新华社

有地质专家指出,北方抗旱经验的核心是合理利用地下水,以解燃眉之急。由于北方大多地方地表水匮乏或水质不好,国家有计划地布置了一系列找水项目。经过长期积累,北方的水文地质资料日益丰富,一旦遇到大旱之年,可以马上拿出来指导抗旱打井工作。而且,常年缺水的经历也让北方地区在抗旱技术、设备等方面准备充分。

而反观南方,因为正常年景有丰沛的自然降雨,对地下水的需求小,导致有些地区的水文地质工作程度远远赶不上北方缺水地区。就算是要打井找地下水应急,也不一定有相应的水文地质成果作为科学依据,以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

专家表示,如果要改变单一靠自流灌溉的方式,大力发展机井灌溉,实现井渠双保险,在干枯的河流、湖泊边缘的农田进行打井灌溉,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干旱缺水问题。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有专家撰文称,除了由自然环境造成的南方抗旱能力不足的原因,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也造成有关政策制定和科技投入部门对南方干旱危害认识不足。近30年,南方季节性干旱不断出现,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危机因素。南方地区降雨量大、气候湿润,群众靠天吃饭的意识根深蒂固,患(洪)水害的意识高于抗旱节水的意识,对水资源高效利用重视不够。相比之下,本就缺水的北方对干旱的感受更加深切,抗旱节水方面的措施也更多,值得南方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学者引以为鉴。

上一页12下一页

查天气,关注“中国天气网”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余晓芬
收藏
打印
字体
分享

相关新闻

更多>> 生活旅游

  • 冬至大如年 北方食饺子南方吃汤圆
  • 冬至养生宜遵循“冬藏”原则
  • 天寒地冻 怕冷人群应如何改善?
  • 雨后峨眉沟壑尽显 金顶显真容
  • 秋意浓 蓝天映衬下的哈尔滨伏尔加庄园
  • 大美新疆—帕米尔高原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