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气网讯 壮美神奇的胡杨林、滚滚奔流的黑河水、在风沙中消逝的古城、集体搬迁后的村庄、狂风卷起的强沙尘暴......曾经美丽如画的内蒙古阿拉善由于生态系统恶化,逐渐演变成为沙尘暴的多发地带和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
为宣传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天气网策划的大型系列活动-----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其宗旨是通过考察各地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呼吁人类关注气候变化对生态的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此次阿拉善额济纳旗考察为系列活动之二。2010年10月5日-10日,中国天气网联合《中国气象报》、腾讯网等媒体奔赴阿拉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活动。此次活动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办,中国天气网承办,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阿拉善盟气象局联办,《中国气象报》、腾讯网等媒体参与报道。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团在阿拉善盟气象局
考察团在怪树林合影
本次科学考察的路线是阿拉善盟气象局——巴彦诺尔公国家气候基准站——拐子湖国家气候基准站——额济纳旗气象局——黑河流域——额济纳胡杨林——黑城,涉及的主题有:内蒙古的气候变化对胡杨林的影响、阿拉善额济纳河生态流域、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等主题,途中考察团还遭遇了局地强沙尘暴,获得了大量一手采访资料和珍贵图片。
顶着狂风和沙尘拍摄珍贵照片
地下水位降低和气候造就怪树林奇观
额济纳旗是内蒙古西北方向靠近甘肃与外蒙的一个旗所在地。世界上仅存的三块被誉为活化石的胡杨林其中一块就在这里;历史上的西夏王朝曾在这里建城;由于历史上黑河改道和截流,使大片大片的胡杨林死去,这些死去的胡杨树千奇百态,被称作怪树林。
新中国建立之初,额济纳旗共有胡杨林75万亩,但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黑河中游地区人口的迅速膨胀、灌溉面积的快速增长,黑河水被上游层层截流,使泄往下游的水量日渐减少,造成胡杨林大批枯萎死亡,胡杨林面积一度减少到了39万亩。现存的天然胡杨林除沿河分布的以外,其它以疏林和散生木为主,林木中成、幼林比例失调,病腐残林多,生存力极差。更为严重的是,生态急剧恶化的黑河下游地区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一条大河决定生态命运
生机勃勃的胡杨林
枯死的胡杨林
据内蒙古阿拉善盟气象局局长陈杰介绍,额济纳属于大陆性气候 ,常年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35.2 mm,年平均蒸发量3136.6 mm。下游的水量来源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小,主要决定于黑河上、中游地区降水量和中游地区用水量。随着黑河中游地区工业发展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用水量剧增,导致流域内众多支流与干流失去了水力联系,下分水量大幅度减少,致使黑河下游大面积胡杨林死亡,大片草场沙漠化,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黑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地,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3省,是我国第2大内陆河。黑河干流全长821公里,进入额济纳流程约270公里。2000年,国家紧急启动了黑河干流水量跨省区统一调度工作,在位于黑河中游的甘肃省张掖地区沿黑河干流每年分几个时间段全线封闭各取水口,集中下泄给下游,并成立了专门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对黑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流域治理。国家对黑河统一调水10年来,黑河水21次成功调入额济纳东居延海,使东居延海再现波涛滚滚的壮美景象。自2004年8月20日起东居延海持续保有一定水面,已连续5年多不干涸,目前水域面积达40多平方公里,湖中芦苇摇曳,水鸟成群。额济纳胡杨林面积由39万亩增加到44万亩,胡杨林保护区内植被覆盖率提高了30%,达到70%以上。如今,额济纳旗44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胡杨林,已成为我国林冠丰腴、林木多姿,经管最早、保护最好的胡杨林。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系列活动简介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活动是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办、各省市气象局联办、联合各大媒体共同报道的一系列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和实地考察活动。
第一期“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在青海三江源举办,主要考察气候变化对三江源水资源的影响。
本次内蒙古阿拉善盟考察活动为第二期“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阿拉善盟气象局、额济纳旗气象局以及沿途巴彦诺尔公、拐子湖国家气候基准站的大力支持,获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数据。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员有中国气象局中国天气网内容总监白静玉、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专家尤莉、马瑞芳、阿拉善盟气象局专家陈杰、中国天气网气候变化频道主编叶海英、摄影记者赵嫣嫣、腾讯网新闻中心深度栏目主编唐毅、《中国气象报》记者张倩、吴家翔。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系列活动考察调研的成果将在各大联合报道媒体上发表,并收录到中国气象局即将出版的《气候变化故事》一书中,本书拟于2011年初问世。(文:叶海英 摄影:赵嫣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