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夜14日晨,北京城区暴雨。北京北苑家园望春园小区西门,因下雨积水,近百辆车“泡澡”。
而在13日晚,央视《经济半小时》记者调查发现,前几十年,北京很少出现内涝,最近几年却逢雨必涝,“罪魁祸首”在哪里呢?
观察
管网老化是表象绿地减少是内因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总工程师王毅告诉记者,北京早在七八年前就出现城市内涝的情况,城市管网的排水能力始终没有明显提升。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称,以前北京不怎么出现内涝情况,是因为河流、湖泊等湿地能够消纳雨水,但是现在调蓄水的湿地却变成硬质地面,降雨排不畅,雨水就只有积在路面,产生内涝。
显然,建设绿地是缓解城市内涝的好办法。但是,北京市区绿色隔离带地区的范围却在逐渐缩小。杨保军表示,一旦绿地被全部蚕食,北京将来的径流系数最低就是0.8了,就是说将有80%的降雨在地面流动或者在地下流动,而不是往下渗透。
调查
蚀绿路径1:开发商改规划
朝阳区北苑路上有一幢“E4楼风格派”。小区业主说,E4楼所在位置以前是绿地,后来说是建小学,再后来就是这楼了。看到小区的绿地没了,业主多次和开发商协商无果,便找到律师陈岳琴起诉。陈岳琴发现,7年里,这块地的规划更改了三次。北京有多少小区更改了规划,通过占用绿地来建设商品房?陈岳琴说,类似案例非常多。
蚀绿路径2:当地政府卖“绿”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中,计划在北京市三环和四环之间建设的第一道绿化隔离带,规划范围为240平方公里。杨保军说,最初规划范围其实是350平方公里,被吞掉了100多平方公里。
万柳工程是北京第一道绿化隔离带项目之一,最初规划用地360公顷,其中居住区104公顷,代征绿地256公顷,相关投资在60亿元以上,而海淀区政府拿不出钱来操作,最终交给了万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来负责。
杨保军说,开发商不可能白建,政府就把10%绿地拿出来开发,管理时却没有严格执行,可能会升到20%。
杨保军介绍,绿化隔离带包含很大一部分集体土地,变成公共绿地需要一大笔资金,政府财政上维持不住,所以当时有人尝试运用市场机制来弥补,这就是要开发商来帮大家建设绿地,但看来是有一点理想化了。
蚀绿路径3:绿化带上建酒店
《北京市城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中规定:“坝河东北城角至酒仙桥段为风景观赏河道,河道两边为滨河绿化带。”
在朝阳区将台乡酒仙桥橡胶坝附近的滨河公园,绿化带上却建有一幢黄色的四层建筑。将台乡政府办公人员透露,那个建筑是乡政府下属的将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的。北京市规划委朝阳分局和朝阳区水务局说,这幢建筑并没有取得规划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