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江西活动是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办,江西省气象局联办、腾讯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中国气象报等媒体机构联合参与的媒体考察团活动。随着气候变暖、极端气候灾难的频发,较易受到极端暴雨、干旱影响的鄱阳湖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有何对策?应该如何提升贫困地区女性在应对气候灾害方面的能力?

4月11日,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走进江西活动来到第五站:湖口,这里是江西省气候中心的一个气候变化科研项目--鄱阳湖区社会性别适应气候变化平等性研究项目的试点县,在项目启动前夕,中国天气网联合中国气象报、腾讯网、人民网采访了项目负责人江西省气候中心主任殷剑敏研究员。

专访:一次跨界的气候变化科研尝试
江西省气候中心主任殷剑敏研究员

记者:听说“鄱阳湖区社会性别适应气候变化平等性研究”是一个联合国的项目,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个科研项目。

殷剑敏:在介绍本项目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中国社会性别研究和宣传基金。该基金于2004年9月由联合国中国社会性别主题工作组设立,旨在促进中国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的发展。2010年该基金发布第五批项目招标,此次招标侧重在以下三个领域:社会性别与气候变化、社会性别和媒体以及女性自杀。
《鄱阳湖区社会性别适应气候变化平等性研究》是由江西省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中心根据联合国妇女署(UNWOMEN)(原联合国妇女署发展基金会)的招标文件申请并批准的项目之一,是气象部门首次成功申请的,也是该基金会批准的第一个关于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社会性别平等项目。
据IPCC的研究报告,随着全球变暖,贫困的地区会更贫困,所以对贫困群体的研究更为重要。本项目主要考虑在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发展中,高度依赖环境资源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女性)非常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如说,在获取气象预警信息的渠道方面:上网条件、手机、看电视等,男性可能更有优势。鄱阳湖区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妇女留守较多,妇女为主要劳动力,提高妇女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是保护妇女权益和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

这个项目将主要通过专家座谈、社会调研、示范点建设和组织培训等方式,倡导气候变化工作中社会性别平等,增强鄱阳湖区示范点妇女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灾害能力,提高政府决策者及利益相关方对适应气候变化中性别差异的认识。

记者:我注意到这个项目直接把气候变化与人的生活、男女性别平等联系起来,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科学的层面,还涉及到社会人文的层面,这种跨界的项目研究有着什么意义?项目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殷剑敏:目前各个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大多在农业、林业等适应气候变化的研究方面,即使在气候变化适应政策中也很少考虑社会性别问题。本项目的亮点就是将社会性别差异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相结合,利用参与式方法(培训、评估和政策评价) 保护妇女适应气候变化的权益。本项目的参与者除了气象部门的研究人员之外,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社会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高莉娟、中国和全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变化)研究所常务副主任殷永元博士,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桂新等其他部门的人员也参与了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

项目研究的意义在于确定不同性别对气候变化敏感性和适应能力,提高项目参与者对适应气候变化过程中社会性别差异的认识,以及当地居民尤其是留守妇女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同时通过包括社会媒体在内的各种传播方式的广泛宣传,提高政策制定者的社会性别意识,为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我们不光是选了一个村子,提高了妇女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就可以了,还通过项目的实施,参与者和当地政府官员,利益相关方,要提高妇女平等的了解程度,以便在政策方面能做到影响政策。

记者:为什么选择妇女而不是男性作为项目的研究对象?

殷剑敏: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很复杂,会催生更多移民、破坏生计、扰乱经济、阻碍发展、加剧贫富差距和性别间的不平等。女性,尤其是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女性,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与男性不同。她们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群体之一。

在许多地区,女性是农业劳动的主力军,同时她们还要承担家务和照顾家庭成员,这往往限制了她们的流动,增加了她们面对突发性气候灾难的脆弱性。干旱和反复无常的降雨迫使她们更卖力地劳作,以确保家中有基本的粮食、饮水和其他能源。女孩子被迫辍学回家分担母亲的工作。这种被剥夺、贫困和不平等的恶性循环削弱了妇女作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资本的作用。

鄱阳湖区以农业为主,经济欠发达,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妇女留守较多,妇女为主要劳动力。高度依赖环境资源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女性)非常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提高妇女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是保护妇女权益和开展扶贫工作的关键。

江西省气候中心编写的《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显示,鄱阳湖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略有上升,暴雨、特大暴雨频次均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小雨、中雨日数呈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降水集中度增大,强降水事件增多。流域内旱涝事件呈多发趋势。夏季高温事件增多,且强度增强,极端降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现在虽然越来越重视制定适应气候变化措施,但是这些措施规划中并没有涉及妇女权益保护和资源按性别分配方面的内容。在大多数情况下,气候变化对贫困妇女的生活造成的影响尚未受到政府足够重视。我们认为女性在气候变化条件下更加脆弱,所以我们选择女性作为项目的研究对象。

记者:这个研究项目大约进行多长时间?将开展哪些活动?

殷剑敏:时间是从2011年4月到2012年10月,将在4月12号正式启动调查。

首先,我们会通过组织专家座谈会和召开示范点村民参与的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调研。然后,编写《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防御》等宣传手册,对示范点留守妇女进行进行安全饮水、气象灾害防御以及气候变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当地妇女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最后,召开示范点成果推介会,对政府决策者、相关利益方及媒体进行培训,撰写总结报告,报送中国气象局、江西省发改委、江西省妇联、江西省气象局、江西省卫生厅、江西省疾病防治中心和当地政府等。

记者:您主持了很多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项目,今后还有什么新的研究计划?

殷剑敏:近几年来,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南丰县蜜桔种植分布的影响研究和气候变化对江西双季稻种植影响研究,主编的《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已经交气象出版社,组织编写了《华东区域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江西部分,也即将出版;是《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主要编写者之一。目前正在组织编制《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编制《江西省气象局十二五规划》中的气候变化监测评估工程等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的支持下开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研究》;参与江西省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工作;参加国家气候中心申请的2011年气象行业专项《中国及亚洲地区近千年地面气温和降水格点数据集研制和分析》,用树木年轮反演江西近代气候变化特征,用晋代以来的地方史志简历江西1500年以来旱涝数据库,开展古气候研究。完成江西省科技厅项目《鄱阳湖湿地气候变化响应数值模拟研究》,完成江西省气象局项目《气候变化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影响评估研究》,等等。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联合采访,最后预祝本项目圆满成功。
(采访记者:中国天气网卫晓莉、叶海英、腾讯网王荣华、中国气象报谈媛、人民网梁彩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