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对气候变化,卫星作用何在?
气象卫星为气象预报服务、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资料图片)
2013-2-25日风云卫星霾监测结果(左)与地面实况非常吻合(右)
3月21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召开第二届科技进展交流会。会上各相关单位围绕“气候变化监测能力建设”、“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科技支撑”、“观测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做了15个报告。其中张兴赢代表卫星中心所做的《卫星遥感监测我国霾的时空分布特征、长期变化趋势及其来源解析分析》获得了高度评价。与会的专家学者都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前沿的科研探索,将会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新的数据和技术支持。
“对于气候变化来说,气象卫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全球站点观测数据质量的均一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对全球尺度气候变化的深入认知,而卫星遥感则可以实现全球的统一观测。因此我们利用卫星,可以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因子开展全球范围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同时可以利用卫星数据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张兴赢认为卫星可以与地面观测站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地面站可以进行定时、定点的观测,而卫星则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连续观测。
“例如霾天气过程是一个大范围的天气发生和传输过程,常规的地面观测站点毕竟在空间覆盖上还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在高山、远洋的等无人区难以开展监测,因此对预报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还是受限的,卫星监测可以实现大面积的无缝隙的数据覆盖,应该对预报员的预报能够起到很好的数据支撑。同时,紫外气溶胶直接指示的是霾中碳质成分浓度的高低,因此可以很好地监测大气中碳质成分的变化,对于霾的防治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3月21日的会上,几位专家发言都提到气候变化研究面临的一个难题:受城市建设影响,很多地面观测站不得不进行迁移,数据的连续性受到很大影响。而卫星监测恰恰不受地面环境变化的影响,数据有持续性、均一性的特点,对于需要长期观测数据的气候变化研究来说,这个特点非常宝贵。“卫星监测在长时间序列的极区海冰的融化、全球气温的监测、全球植被覆盖变化、地球辐射收支监测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对气候变化的研究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经积累了20多年的观测数据,形成了一批长时间气候数据集,可以提供气候变化研究使用。”张兴赢介绍说。
三、结束语:
研究气候变化,我们要关注大气圈、生物圈等多方面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变化;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要制定严格的减排规划,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精准的科技支撑。虽然气候变化研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但新思路、新技术每天都在为我们打开一扇门。虽然卫星对大气成分的监测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开展,但是相信在这些优秀的气象科技人员努力下,在未来3-5年,我国一定可以实现对全球主要大气成分的实时监测,为国家制定节能减排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提供基础的观测数据支撑,为大气环境的预报预警提供一个新的视野,更好地服务于百姓民生。(采写/窦莉新)